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攀附权要以求升进)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都中奏准起复旧员,冷子兴献计让贾雨村央烦林如海,转向都中去求贾政。 林黛玉来到外祖母家,王熙凤首次正面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迎、探、惜、
宝黛初会:(1)西江月判词,说宝玉是“草莽”“愚顽”“偏僻”“乖张”“无能”“不肖”等,看来似嘲,其实是赞。因为这些都是借封建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作者用反面文章把贾宝玉作为一个封建叛逆者的思想、性格概括地揭示出来。
(2)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这个妹妹我曾见过”,扣“木石前盟”。
(3)摔玉:“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来了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见不是什么好东西。” 请简述《红楼梦》贾雨村夤缘复旧职的过程。
【答案】贾雨村中进士,任县令,由于贪财被革职,到盐政林如海家教林的女儿黛玉读书。京城起复参革人员。贾雨村托林求岳家荣国府帮助:林的岳母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林便托贾雨村送黛玉到京。贾雨村与荣国府联宗,并得林如海内兄贾政帮忙,得任金陵应天府。
林黛玉进贾
黛玉的母亲死后,外祖母贾母怕她无人照顾,便接她到贾府。黛玉进贾府拜见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等人后,又到邢夫人、王夫人房间,最后回到贾母处与宝玉相见。宝玉见黛玉没有跟他一样有玉,便将通灵宝玉摔在地上,惹得黛玉伤心落泪。
简述“宝黛初会”的情节内容。
【答案】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宝黛初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两人一见如故,心灵相通。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好感;问黛玉读书、姓名、表字、是否佩玉等情况,闻知黛玉无玉,他便摔玉于地,此举惊坏了黛玉。
宝玉摔玉
表妹林黛玉来投亲,宝黛初见,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好感。可当他闻知黛玉无玉,便摔玉于地说: “这玉连人的高下都不识,不要了。”此举惊坏了黛玉,也吓得众人一拥去抢,多方哄他才作罢。
王熙凤的出场: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简述王熙凤初次出场的过程
林黛玉初进贾府正和贾母叙谈时,王熙凤放诞无礼扬声说笑而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然后在一群媳妇、丫鬟的围拥下盛装进屋。一进来,就拉着黛玉的手夸她长得标致,不像贾母的外孙女,倒像嫡孙女。接着又哀伤起黛玉的母亲,说哭便哭,用帕拭泪,待到贾母说:“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忙转悲为喜。八面玲珑、虚伪、善于逢迎
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说《红楼梦》第三回“摔玉”事件中反映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因为贾宝玉家中的姐妹都没有玉,他一向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本为家中姐妹们感到不平,而如今又得知林黛玉也没有玉,他更觉唯独自己有玉,有什么
意思呢?于是就解下脖子上的玉,狠狠地摔在了地上。显示出他的叛逆的性格和平等思想。
2、红楼梦中个人的住处及特点
(1)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
等鸟雀。——贾母住处。
(2)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的。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
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贾赦、邢夫人住处。
(3)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
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贾政、王夫人住处。
(4)(从王夫人正房)后房门由后廊往西,出了角门,南边是倒座三间小小的抱厦厅,北边立着一个粉
油大影壁,后有一半大门,小小一所房室。——贾琏、王熙凤住处。
(5)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
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还有)西子浣过的纱衾,红娘抱过的鸳枕。——秦可卿闺房。
(6)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入门便是曲折
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屋内)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宝玉题匾《有凤来仪》,元春赐名《潇湘馆》林黛玉住处。(宝玉题诗: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7)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
外面却是桑,榆,槿,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宝玉题匾《杏帘在望》,元春赐名《稻香村》李纨住处。(宝玉题诗: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8)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
比。(宝玉说)有藤萝薜荔、杜若蘅芜、茝兰、清葛,那一种是金嗗草、玉蕗藤、紫芸、青芷等(教师提醒:不用全记住,只要记几样即可)。“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宝玉的诗歌也体现其匾额之意。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宝玉题匾《蘅芷清芬》,元春赐名《蘅芜苑》薛宝钗住处。(宝玉题诗:吟成荳蔻才犹艳,睡足酴醿梦也香。)
(9)粉墙环护,绿柳周垂。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
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未进两层,便都迷了旧路。——宝玉题匾《红香绿玉》,元春改为《怡红快绿》赐名《怡红院》宝玉住处。
(10)匾额是“桐剪秋风”,探春素喜阔朗,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
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秋爽斋,探春住处。
(11)栊翠庵,匾额“苦海慈航”是一所园林中点景的尼姑庵——妙玉住处。
(12)缀锦楼、紫菱洲——贾迎春 (13)蓼风轩、紫菱洲——惜春
3、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出场描写有什么特点。 一、围绕中心事件描写人物
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一路目中所见,耳中所闻,不仅详尽描写了荣宁二府的格局布置,也写了人物的活动环境。 二、运用多种手法描写人物
人物的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体(对三春的描写只是服饰上的),虚实兼用。对王熙凤、贾宝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则略写、实写;对贾母、王熙凤、贾宝玉出场是详写、实写,而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于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
对王熙凤的描写:一语未了,黛玉听到的是“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的笑语声,这一声可谓先声夺人,“未写其形,先使闻声”,作者在没有正面描写人物之前,就先已通过人物的笑语声,传出了人物内在之神。接着作者用重笔浓彩描绘了其外形特征: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里,前十数句关于凤姐衣着和外貌的描写,是细腻的工笔画,是实写,而最后两句则是神态充满了空灵之气的写意画,是虚写;虚实结合,一个有生命的贵族少妇形象合眼如见。接下去我们先是听到贾母的介绍:凤辣子。侧面描写体现了这位浓妆少妇的性格特征和贾母对她的宠爱,凤姐一出场,满屋内便只有她一个人的说话声,她先是赞美黛玉“标致”,顺手就恭维了贾母;接着又为黛玉幼年丧母伤心拭泪,以此来讨取贾母的欢心;等到贾母责备她不该说这些伤心话来招她时,她又“忙转悲为喜”,自责“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然后又以当家少奶奶的身分,一面安顿黛玉,一面分咐婆子们??至此,读者先闻其声,再见其形,再知其名,再睹其种种表演;出现在读者面前的王熙凤,自然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名字,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了。凤姐的出场前后作如许皱染,后文焉得不活跳于纸上!
宝玉出场:宝玉出场,与王熙凤的出场不同,开始采取侧面描写(未听其声,先见其人),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黛玉的心中所想和实际的宝玉正好适成反照。在此之前,黛玉早就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有个表兄,乃“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她本人入府后,又听王夫人亲口嘱咐:宝玉乃是家里的“混世魔王”,“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一直到宝玉出场前夕,在黛玉心中所唤起的都是这样一种印象。这种在人物出场前一再加以贬抑(欲扬先抑)的手法,一方面造成了一种强烈的悬念,使读者产生必欲看个究竟的愿望,同时,它又和后面黛玉实际的目中所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而更衬出了宝玉的神采风韵,如果说凤姐的出场是以先声夺人取胜,那么同回宝玉的出场是以强烈的悬念和反差见长。对宝玉进行两次服饰描写,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这正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
三、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插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4、林黛玉眼中的贾府 (1)宏伟的外观:
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林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写着五个大字。几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富丽,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
(2)讲究的布局:
贾府建筑的布局十分讲究,比如贾母所住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空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是贾赦的住处,虽不似贾母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作映衬。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3)华贵的陈设:
对贾府华贵陈设的描写,主要以“荣禧堂”为重点: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金屏彝、玻璃盒、楠木交椅以及镶着錾银字迹的乌木对联,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洋罽、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觚、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吃穿用度,的确“与别家不同”。 (4)等级森严:
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而且大厅中的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 (5)贾府的权力中心
贾府的“老祖宗”即封建家族的一家之长,她的至高无上的权威也展露无余,老太太一哭,“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在接下来的“贾母用饭”的过程中,黛玉更是深有体会,“丫环仆妇个个敛声屏气,严整恭肃,连一声咳嗽也不敢出”,家人之间,繁缛礼节,冷酷可怕,这就是封建贵族阶级的家庭专制。
林黛玉从大家的住处发现,贾政是贾府的权力中心(原因:贾母偏心;女儿是贤德妃,凤藻宫尚书;王夫人的根基以及母凭子贵的现状) 6、人物
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贾迎春
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贾探春 身量未足,形容尚小。——贾惜春
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林黛玉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王熙凤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贾宝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
较宝玉略瘦些,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在宝玉之上,只是怯怯羞羞,有女儿之态,腼腆含糊,——秦钟(秦鲸卿)
肌肤胜雪,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薛宝钗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贾雨村做了应天知府,受理一桩命案:英莲(香菱)、冯渊、薛蟠。 护官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