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供水超定额累进加价研究
作者:关平 王盈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3期
摘 要:超额累进加价是促进节约用水的主要经济手段。本文以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供水超定额累进加价管理实施为案例,阐明灌区供水超定额累进加价方法与理论的具体执行细则,以供其它灌区制定超定额累进加价的调研与管理工作参考。 关键词:超定额累进加价景电工程景电灌区供水管理
中图分类号:TV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c)-0097-01
超定额累进加价是指对用水户的合理、基本用水(也就是用水定额内的用水)实行正常的价格,对用水户超过合理水平的用水(也就是超过用水定额的用水)实行较高的水价,超用水量越多,水价越高。 1 引言
我国水资源人均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人均拥有量的四分之一,而且空间分布很不均匀,特别是北方地区水资源更是缺乏,严重困扰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改善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和北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水利部对南水北调工程作出了东线、中线和西线总体规划,西线工程是将长江上游干支流水调入黄河上游,以补充黄河水资源,解决北方地区干旱缺水的状况[1,2]。为了促进农业节水灌溉和推进景电灌区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步伐。使黄河水资源有序流动和高效配置,推行阶梯式水价、超定额累进加价的水价制度是十分必要的[3]。 2 工程概况
景电工程位于黄河上游甘肃境内,兰州以北178km处,背靠腾格里沙漠南缘,灌区内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水资源极为贫乏,平均年降雨量只有187.8mm,年均蒸发量3038.5mm,无常年地表经流,地下水位多在80~200米之间,且水质较差,不适宜灌溉,区域内不存在黄河水以外的其他可供农业灌溉用水,灌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发挥完全依赖于景电工程提取黄河水来实现,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分配给景电工程的提(取)水量只有4.66亿m3,其中:其中一期1.48亿m3,二期2.57亿m3,民勤调水0.61亿m3。
为缓解当地人畜饮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短缺,扼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政府从1969~2001年先后分景电一期、景电二期和景电二期延伸向民勤调水工程三期建成景电工程,工程总体规划设计提水量28.6m3/s,加大流量33m3/s,灌溉面积近百万亩。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根据黄河水量分配方案分配给景电工程的提水量4.66亿m3,工程2007年提水4.16亿m3,预计今年的提水量将达到4.35亿m3,用水指标基本达到。工程设计的农业灌溉定额是362方/亩·年,而灌区内实际灌溉用水450方/亩·年,比核定的供水定额多88方/亩·年,占供水定额的24%。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 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模式设计 3.1 定额的确定分析
景电灌区的配水方法和计量方式采用的是“以亩定量、定额灌溉;凭票供应、超量加价;计量到斗、配水到组”。“以亩定量,定额灌溉”就是根据工程设计报告制定的灌区不同灌季的灌水定额,即以斗口计量,春冬灌水定额为每亩125m3,夏一苗定额为每亩75m3,夏二苗定额为每亩88m3,夏三苗定额为每亩75m3,秋一、二、三苗定额同夏,另外对沙化地加一次灌水定额。 3.2 超用水量阶梯设计
灌区农作物各灌季灌水定额都超过了设计灌水定额。超定额灌水的原因:(1)灌水技术落后,大块灌溉,大水漫灌的现象存在。(2)天气干旱导致农作物增加灌水次数。景电灌区用水制度和工程设计农作物夏灌灌三次水,实际上有些农作物(除沙化地外)灌四次水或五次水。
根据灌区目前实际的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相对于设计的定额,具有较大的节水潜力。粮食作物生育期亩次节水10m3,总节水量可达1500万m3以上,可增加15万亩次灌溉面积,达到提高灌水效率的目的。
3.3 超定额加价幅度分析
景电工程设计灌溉面积82万亩,设计斗口灌溉定额363m3/亩,多年来实际斗口定额大部分为400~470m3/亩,超定额10%~30%;部分实际定额为470~520m3/亩,超定额30%~45%。由于超定额灌溉,导致灌溉高峰期供用水矛盾突出,灌水轮期拉长,部分农作物不能得到及时灌溉。 景电灌区配水到户(用水户头),计量到斗。在所有的斗渠口都建有统一标准的巴歇尔量水槽,从斗口到农渠到田间配水,采用一斗一农一户的方法。因此,灌区具备了逐户实施水量计量和水费计收的完备条件。
随着国家农业相关政策的调整和粮食价格的提高,灌区农民的比较效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05年灌区水价调整后,粮食价格上调了25%以上,农民种植业收入增加15%以上。按照超量加价收费的阶梯设置,亩均增加水费支出2~5元。通过超量加价,灌溉节水15m3就能消化由此引起的灌溉成本的增加。因此,灌区具备了实施超量加价的条件。
根据超量累进加价标准和灌区灌溉超量的实际情况,实行超量累进加价收费,不会过大增加灌区农民负担。通过超量累进加价的经济手段,提高灌区农民的节水意识,达到逐步实现节水灌溉、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4 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实施操作的基本规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