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 )。 A人口多,底子薄 B地区发展不平衡 C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1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精神文明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二、多项选择题
1.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主要有
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有理、有利、有节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E.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有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B.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C.发达的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E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3.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通过的政治报告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C.发展重工业和发展农业、轻工业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设想,其主要点包括
A.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私营经济为补充
B.以国家与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体经营为补充 C.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自由生产为补充
D.以国家统购统销为主体,以个体经销代销为补充 E.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自由市场为补充 5.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
A.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C.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 D.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E.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C.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17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E.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7.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
A.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
B.发展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要求 C.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D.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E.发展是实现民富国强的要求 8.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强调指出
A.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 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9.20世纪50年代中期,反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的理论成果的有
A.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
B.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
D.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作的政治报告
10.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主要包括
A.提出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
B.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C.提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D.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1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解放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2.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关于“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论断
A.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B.从生产力方面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C.从生产关系方面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D.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13.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
A.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B.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C.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
D.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8
一、单项选择题
1.1981年党的十——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将长期是
A.生产力落后 B.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 C.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3.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明确了这一问题是制定路线、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的会议是
A.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 B.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 C.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 D.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任何国家进人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C.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5.我国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基础方面的本质区别在于
A.是否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
B.非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 C.国有经济是否起主导作用
D.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 7.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就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D.坚持党的基本纲领不动摇 8.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质是
A.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目标 B.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
C.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D.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10.党的十七大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内容,这是指十七大提出了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9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
A.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B.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C.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D.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E.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是
A.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C.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过渡时期的社会
D.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即高级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有明显的区别,主要是
A.经济基础存在根本区别 B.主要矛盾不同 C.根本任务不同 D.社会的指导思想不同
4.十七大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是
A.我国的生产力、生产关系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D.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没有发生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 C.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D.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5.邓小平曾指出:“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所谓“不够格”是指
A.我国还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B.不够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的“资格” C.这种“不够格”主要是在物质技术基础方面不够格
D.这种“不够格”也表现在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方面的不成熟不完善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要性和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
A.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B.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C.时代主题决定的
D.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和平共处决定的
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文明的发展道路,其具体内容是指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生态良好 D.经济繁荣
8.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有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B.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C.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