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作力臂; (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
【解答】解;(1)弹性绳会被拉长,具有弹力,力在弹性绳所在直线上斜向下,如图: (2)O为支点,从O点做力F1的作用线的垂线,即为F1的力臂,如图;
.
(3)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由图可知,此时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故动力小于阻力,即F1<F2.
故答案为:(1)(2)如图;(3)F1×L1=F2×L2;<.
9.
【分析】(1)调节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这时杠杆的重心在支点上,使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且便于测量力臂.
【解答】解:(1)如图,杠杆的右端上翘,所以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 (2)设一个钩码为G,一格的长度为L;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4G×2L=2G×nL,
9
解得:n=4,
故应该将B处所挂钩码须向右移动4﹣3=1格;
(3)杠杆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杠杆没有调平就挂上钩码进行实验,杠杆的重心不在支点上,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产生影响,故①正确;
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不在杠杆上,不便于测量力臂,不便于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但可以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故②正确,③错误. 故选A
故答案为:(1)右;(2)1;(3)A.
(3)比较A、D两图,力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而力的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故答案为(1)A;B;(2)A;C;(3)A;D.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