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稳定性。 (2)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_________部位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____
________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其中,部分通过生态系统中_______的呼吸作用,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_________________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2库。
(3)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__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老龄群落。
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_________(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
24.(2018浙江卷·29)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字母_______表示大气中的CO2,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含量夏季_______冬季。 (2)CO2被生产者吸收转变成体内物质进入生物群落,再被图中的A、B的_______和C的分解作用以
及E的燃烧,转变成CO2后再重新循环。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_______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
(3)若将本题图修改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可将D的含义改为_______,其他字母及文字代
表的含义不变,还需要修改之处有:增加“光→A”、取消“→E→D”、_______。
25.(2018江苏卷·28)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经过治理后,河水又
恢复了清澈。如图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如图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食物网中,遗漏了一条能量流动途径,该条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所示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
(3)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图2分析,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___________________
(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7.6%。
(5)经检测,水体中含有某种可被生物富集的农药,推测此农药含量最高的物种是_________________。 (6)从生态学角度解释,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6.(2017海南卷·28)(8分)
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问题: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
(2)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食草动物如同“割草机”一样,通过迁徙在不同的草场上采食,这一现象年复
一年地进行着,然而食草动物所处的草原生态系统却表现出了稳定性,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蚱蜢→青蛙→蛇→鹰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次级消费者是_____,
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有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7.(2017江苏卷·26)(8 分)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____演替。 (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_____。
(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_______________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
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_______________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
(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
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_______________。
(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_______________。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
存在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_______________。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