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作业26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新人教版20190702143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5 22:30: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课后限时作业26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时间:45分钟

1.如图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两个带有等宽遮光条的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mA、mB,在A、B间锁定一压缩的轻弹簧,将其置于气垫导轨上.已知遮光条的宽度为d.接通充气开关,解除弹簧的锁定,弹簧将两滑块沿相反方向弹开,光电门C、D记录下两遮光条通过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

(1)本实验需要调节气垫导轨水平,调节方案是接通充气开关,调节导轨使滑块能在气垫上静止或滑块经两个光电门的时间相等.

(2)调节导轨水平后进行实验,若有关系式=,则说明该实验动量守恒.

(3)某次实验未接通充气开关,锁定时弹簧压缩的长度不变,光电门C、D记录下两遮光条通过的时间分别为t3和t4,两滑块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若要测出该动摩擦因数,还需要测量的量是两滑块到光电门的距离x1、x2或AC、BD之间的距离.

解析:(1)实验时要调整气垫导轨水平,具体措施为:接通气源,如果滑块能在气垫上静止,则表示气垫导轨调整至水平状态.

(2)两滑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弹开前动量为零,故弹开后满足mAvA=mBvB,即mA=mAmBt1t2

dt1

dmAmBmB,所以=,只要该式成立,则验证实验成功. t2t1t2

1?d?21?d?21?d?21?d?2

(3)弹簧的势能Ep=mA??+mB??,Ep=mA??+mB??+μmAgx1+μmBgx2,故还需

2?t1?2?t2?2?t3?2?t4?测量两滑块到光电门的距离.

2.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气垫导轨上放置着带有遮光板的滑块A、B,遮光板的宽度相同,测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实验中,用细线将两个滑块拉近使轻弹簧压缩,然后烧断细线,轻弹簧将两个滑块弹开,测得它们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t1、t2.

1

(1)图2为甲、乙两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遮光板宽度d时所得的不同情景.由该图可知甲同学测得的示数为3.505 mm,乙同学测得的示数为3.485 mm.

(2)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动量守恒应满足的关系式m1=m2,被压缩弹簧开始储存的弹

dt1dt2

m1d2m2d2

性势能Ep=2+2.

2t12t2

解析:(1)甲图,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3.5 mm,可动刻度读数为0.01×0.5 mm=0.005 mm,所以最终读数为3.5 mm+0.005 mm=3.505 mm;乙图,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3 mm,可动刻度读数为0.01×48.5 mm=0.485 mm,所以最终读数为3 mm+0.485 mm=3.485 mm.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设向右为正方向,则应满足的表达式为0=-m1v1+m2v2,即

dddd1

m1v1=m2v2,v1=,v2=,故有m1=m2;根据功能关系可知,储存的弹性势能Ep=m1v21+

t1t2t1t22

12m1dm2dm2v2=2+2. 22t12t2

3.如图甲所示,在水平光滑轨道上停着甲、乙两辆实验小车,甲车系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启动打点计时器甲车受到一水平向右的冲量.运动一段距离后,与静止的乙车发生正碰并粘在一起运动.

2

2

纸带记录下碰撞前甲车和碰撞后两车运动情况如图乙所示,电源频率为50 Hz,则碰撞前甲车运动速度大小为0.6 m/s,甲、乙两车的质量之比m甲

解析:由图乙可得碰前甲车的速度为

2

m乙=21.

12×10v1= m/s=0.6 m/s

0.02

8×10

碰后两车的共同速度v2= m/s=0.4 m/s

0.02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甲v1=(m甲+m乙)v2 由此得甲、乙两车的质量之比

-3

-3

m甲m乙=v2(v1-v2)=0.4(0.6-0.4)=21.

4.“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

(1)入射小球m1=15 g,原静止的被碰小球m2=10 g,由实验测得它们在碰撞前、后的

x-t图象如图甲,可知入射小球碰撞后的m1v′1是0.007_5 kg·m/s,入射小球碰撞前的m1v1

是0.015 kg·m/s,被碰撞后的m2v′2是0.007_5 kg·m/s,由此得出结论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2)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本实验中,实验必须要求的条件是B、C、D. A.斜槽轨道必须是光滑的 B.斜槽轨道末端点的切线是水平的

C.入射小球每次都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无初速释放 D.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满足ma>mb,ra=rb

(3)图中M、P、N分别为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对应的落点的平均位置,则实验中要验证的关系是C.

A.ma·ON=ma·OP+mb·OM B.ma·OP=ma·ON+mb·OM C.ma·OP=ma·OM+mb·ON D.ma·OM=ma·OP+mb·ON

解析:(1)由图甲所示图象可知,碰撞前球1的速度:

x10.2

v1== m/s=1 m/s,

t0.2

3

碰撞后,球的速度:

x′10.30-0.20v1′== m/s=0.5 m/s,

t′10.4-0.2x′20.35-0.20v2′== m/s=0.75 m/s,

t′20.4-0.2

入射小球碰撞后的

m1v′1=0.015×0.5 kg·m/s=0.007 5 kg·m/s,

入射小球碰撞前的

m1v1=0.015×1 kg·m/s=0.015 kg·m/s,

被碰小球碰撞后的

m2v′2=0.01×0.75 kg·m/s=0.0075 kg·m/s,

碰撞前系统总动量p=m1v1=0.015 kg·m/s, 碰撞后系统总动量

p′=m1v′1+m2v′2=0.015 kg·m/s, p′=p,由此可知: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是通过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求解碰撞前后的速度的,只要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对斜槽是否光滑没有要求,故A错误;要保证每次小球都做平抛运动,则轨道的末端必须水平,故B正确;要保证碰撞前的速度相同,所以入射小球每次都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故C正确;为了保证小球碰撞为对心正碰,且碰后不反弹,要求ma>mb,ra=rb,故D正确.故选B、C、D.

(3)要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mav0=mav1+mbv2,小球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可知根据两小球运动的时间相同,上式可转换为:mav0t=mav1t+mbv2t,故需验证maOP=maOM+mbON,因此A、B、D错误,C正确.故选C.

5.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两摆摆长相同,悬挂于同一高度,

A、B两摆球均很小,质量之比为12.当两摆球均处于自由静止状态时,其侧面刚好接触.向

右上方拉动B球使其摆线伸直并与竖直方向成45°角,然后将其由静止释放.结果观察到两摆球粘在一起摆动,且最大摆角为30°.若本实验允许的最大误差为±4%,此实验是否成功地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4

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作业26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新人教版2019070214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r1t84nppo0mq5e7eayt5nd0e7n2yj017d9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