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汽车方向盘 B.桔槔 C.盘山公路 D.铁葫芦
例12:图1所示是一个简易“选答器”.一个问题有两个可选择的答案(a)和(b),与它们对应的灯分别由两个按钮(开关)控制,选择哪一个答案就按下哪一个按钮,对应的灯就亮,那么图2所示各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
例13:如图 6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例14:以下各例能够减小摩擦的是
鞋底凹凸不平的
花纹 A
自行车的 刹车装置
B
行李箱可以滚动的
轮子 C
矿泉水瓶盖上的
条纹 D
图1
图2
4、求比值类(比例法、数据代人法)
(1)比例法:利用数学的比例式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比例法。
用比例法解题可以省略反复套用公式而带来计算的烦琐,对物理量的单位也没有统一的要求,只要相比的同一物理量的单位相同就可以了。运用这种方法既能通过计算定量得出结果,也能经过分析定性比较大小。(此类题目现在中考涉及较少,故不做详细讲诉) 运用比例法的一般步骤是:
1、了解题意,选择相应的物理公式。
2、依据题目描述的物理现象找出保持不变或者相等的物理量。 3、用“不变的(或相等)的量”为纽带,将公式联立成比例式。 例5: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2:1,比热容之比是3:4,若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则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 )
A.2:3 B. 3:2 C. 3:8 D. 8:3 (2)特殊值代入法:根据题目给定的数据,给未知的某个物理量假定一个恰当的值代入题中,然后进行计算。
例:如图,R1=2Ω,R2=3Ω,求当开关S断开和闭合时,电流表先后示数之比为多少?
5、图像分析
在物理学中,常采用数学中的函数图像,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因此图像实际上反映了物理过程(如熔化图线等)和物理量的关系(如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等)。运用图像知识来解物理试题的方法,叫“图像法”。
运用此方法时应做到:
(1)识别或认定图像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情景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及其有关的因素和控制条件;
S(2) 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或规律,弄清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 (3)根据图像的变化情况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给以正确描述或做出正确判断。
例1:某同学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画出了如图2所示的一个图像,下列结论与图像相符的是( )
A.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B.电阻一定时,电压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C.电压一定时,电流随着电阻的增大而减小 D.电压一定时,电阻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例2:图3是反映物理规律的几个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表明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B. 乙图是某种晶体的熔化图象 C. 图丙表示电阻b的阻值比大a
D. 图丁表示一段镍烙合金线的电阻值随温度发生变化
例3:两定值电阻甲、乙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现在将甲和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3V的电源两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的电阻是乙的电阻的两倍 B.甲的电压是乙的电压的两倍 C.流过甲的电流是流过乙的两倍 D.流过乙的电流是流过甲的两倍
例4:一正方体物块放在密度可改变的盐水中,能漂浮在液面上或悬浮在盐水中,物块底面与液面保持平行,底面到液面的距离为h,盐水的密度为ρ.下列
关于ρ与h的关系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
例5: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5所示.(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的比乙液体温度升高的多 例6:关于图3中所示四幅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3(a)表示ρ甲>ρ乙 B. 图3(b)表示晶体熔化的图像 C. 图3(c)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图3)d)表示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例7:下图是新型节能应急台灯电路示意图,台灯充好电后,使用时可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改变灯泡的亮度,假定电源电压、灯泡电阻不变,则灯泡两端电压U随R变化的图象是(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