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第三讲:古诗歌形象鉴赏
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又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事物的形象。
对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大致有以下几种:
题型一: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怀主人公)和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
在理解人物形象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的描写及侧面、环境描写的烘托渲染来概括人物的特点,要结合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
一、诗歌所刻思的人物的形象 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或寄托自己的理想。如:《诗经·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孔雀东南飞》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做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
【对点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
二、诗人自身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诗人的自身形象一般有以下九大类型:
类型 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示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 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 金戈铁马、征战沙场的形象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藐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再现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着地追求真理的形象。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英勇的战士形象,,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这是一个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的诗人形象,他热爱田园生活,安贫乐道。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傲视权贵的品质,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洒脱的性格。 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描绘了一个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词人形象,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齐上心头。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诗人大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此二句刻画了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的形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塑造了个思念故乡亲人的诗人形象。 【对点训练】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梅雨① 柳宗元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⑧。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④。
【注】①梅雨:江南一带在杨梅成熟时,常阴雨连绵,这段时间,就称作梅雨季节。②楚、越:指江南的永州,作者当时被贬谪于此。③北津:北去回乡的渡口。④素衣:本句是“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化用。
本诗的颔联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
【解题方略】
——审题指导
【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词)人(主人公)形象?试加以分析。 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分析)。
3.请简要概括(分析)诗(词)中诗(词)人(作者)的形象特点。 【辨别标志】
1.题干中有“形象”字样,包含诗(词)人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 2.概括或分析的是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 【审题要点】
1.审清题干要求,分清是鉴赏诗(词)中人物还是诗(词)人自己。 2.细读诗歌,找出有无具体的描写、抒情语句,有无相关的注释或提示。
——答题规范 【答题要点】
1.了解背景,知人论世。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以及注释、题目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不能任意拔高。
2.整体感知,确定身份。从诗(词)句出发,借助意象、重要的词语或典故感知形象,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
3.抓住描写,分析形象。要注意诗(词)人对人物形象的描写,通过其语言、肖像、动作,特别是细节描写,体悟情感,定格形象。
【答题步骤】
1.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
2.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组织语言的格式一般为“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步骤1)
3.结合诗(词)作分点说明、概括。(步骤2)
4.概括形象的意义。分析诗(词)人通过形象所寄寓的感情。(步骤3) 【答题术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激昂,贲世嫉俗、傲岸不羁,重视友情、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有所作为、建功立业,情趣高雅、安贫乐道。
【答题示范】
【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分析诗中塑造的主人公形象。 答:
【满分解构】 题干的要求是“分析诗中塑造的主人公形象”,意思是这首诗塑造了怎样审题的(特点)什么(形象类别,如隐者、游子、将士等)形象,然后再结要点 合诗句具体分析。 这首诗塑造了为国杀敌的边关将士的形象(步骤1)。通过对边关将士在参考恶劣环境中不畏艰苦、早起晚睡为国杀敌的描写(步骤2),表达了诗人答案 对边关将士的赞美之情,诗人希望像边关将士那样报效祖国、建功立业(步骤3)。 【学以致用】
1.(2019·四川省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又呈吴郎①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②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己诉征求④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呈:呈送。吴郎:杜甫吴姓亲戚。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②转须:反而更应该。③甚:太。④征求:指赋税征敛。
清人卢德水说:“杜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你从本诗中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答:
2.(2017课标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夭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答:
【课后作业】
1阅读南宋史达祖的《鹧鸪天》,上阕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