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启胜同志
在全市推进农业产业化暨实施“四个一批”工程
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研究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措施,奋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上午,大家参观了汉川、云梦、安陆3个县市的现场,刚才汉川、云梦、安陆、孝南4个县市区作了典型交流发言。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企业发展起点高,规模大;产品新,市场潜力好;科技含量高,发展后劲足;经济支撑作用强,引领效应明显。希望各地认真学习借鉴,取长补短,促进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分析形势,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几年来,全市各地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作为“三农”全局性、方向性工作任务来抓,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产业总量日益扩大,产业优势逐步显现,综合效益明显提升,取得了较大成绩。
一是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到去年底,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60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41家,市级115家。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80.86亿元,年产值237.5
1
亿元,实现利税11.4亿元。与2005年比,单个龙头企业平均固定资产总值增加3492万元,产值、利税分别增加7586万元和273万元。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带动了全市农产品加工的蓬勃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92家,其中产值过10亿元企业7家,过5亿元10家,过亿元159家,产值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数居全省第四位。去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638亿元,比上年增长50.7%,占全市工业企业总产值的44.7%,占全省的十分之一,排全省第四位。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1.79:1,高于全省比值24个百分点。
二是涌现了一批产业集群。通过推动汉川、云梦、安陆3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其他县市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引导龙头企业聚集发展,全市形成了纺织产值过200亿元,食品、粮油加工产值过100亿元,纸品、畜禽加工产值过50亿元五大主导产业。去年3个省级园区入驻企业139家,实现产值281亿元,占三县市农产品加工产值的59%。
三是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全市通过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达499个,被评为省级著名商标和名牌的产品34个,被评为孝感市知名商标的产品43个。全市农产品已进入全国6000多家超市,部分产品远销海外。湖北神丹获中国驰名商标,蛋类产品市场综合占有率居全国第一;孝感麻糖、云梦楚河鱼面获中华老字号称号;龙云牌大豆蛋白粉被誉为国内大豆蛋白市场最具实力和竞争力的
2
国产品牌。
四是探索出了多种新型利益联结机制。主要有“几提供一回收”、订单农业、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孝昌鸿翔等企业采取“四提供一回收”机制,确保农户户平增收3-5万元。应城糯稻、大悟花生实行订单农业,确保农户种植增收。湖北春晖集团以租赁方式取得农户土地经营权,农户以出让土地经营权为股本入股企业,参与公司分红。去年核心流转面积6000亩,入股农户每亩保底收益527元,参与分红41元,部分农户另有季节性劳务收入。今年发展到8000亩,增长33%。“几提供一回收”、订单农业、股份合作等新型利益联结机制规模达到210万亩,进入农户达25万户,分别占全市各类利益联结总规模60%、进入产业化农户总数的62.5%。
五是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依托龙头企业调整,全市初步形成了优质水稻片、双低油菜片、精养水产片、精细蔬菜片和生猪养殖片;汉北河、府澴河流域水禽养殖带,汉北河、府澴河流域莲藕种植带,京珠高速沿线果茶带“五片、三带”农业布局。集约规模种养加速发展,耕地规模经营达到18.5%,水产规模养殖达到70%,畜禽规模养殖达到80%。农民收入增长提速,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吸纳10.5万人就业,占我市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的56.8%。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入库税金8.4亿元,占全市地方税收的23.6%,一批骨干企业成为地方纳税
3
大户。
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是坚持引进发展和内生发展“双轮驱动”。近几年,每年引进农业产业化项目80多个,资金20亿元以上,每个县市区都引进了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同时注重培植内生企业,使一批骨干龙头脱颖而出。二是坚持部门协作配合,优先优质服务。解决了企业发展所需大量资金、土地、优惠政策等问题。近几年,连续开展银企对接,累计为龙头企业解决资金10.2亿元。三是坚持对企业和地方工作“双重激励”。每年全市农村工作会评选表彰全市“十佳龙头企业”,并把农产品加工产值、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等指标作为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内容进行考核,同时积极争取省级财政调度资金支持园区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不足,一是龙头企业整体实力不强。全省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平均为5.2亿元,我市只有4.2亿元。全省最大的龙头企业稻花香集团产值达到120亿元,我市最大的企业去年产值只有26.6亿元。二是农产品加工链条短,附加值还不高。据测算,全市农产品加工率只有75%,其中二级以上加工只占30%。稻谷、油料绝大多数企业是初加工,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水产、蔬菜加工基本没有破题。三是存在一些瓶颈制约因素。主要是企业贷款融资难、用地难、用工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县市区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