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宏观)试题
一、名词解释(4×3’=12’)
1、GDP
2、CPI 3、失业 4、通货膨胀
二、不定项选择(10×2’=20’)
1、GDP的衡量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A、收入法 B、支出法 C、产量法 D、增长法 2、“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含义是:()
A、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B、总收入与总支出相等 C、市场出清 D、企业非意愿存货为零
3、在简单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模型基础上,引入政府因素之后,需要考虑的政府行为变量有:()
A、政府购买 B、转移支付 C、政府税收 D、财政赤字
4、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实际货币需求包括:()
A、交易需求 B、现金需求 C、谨慎需求 D、投机需求
5、根据挤出效应,政府投资将会挤占:()
A、政府购买 B、政府消费 C、私人消费 D、私人投资
6、根据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政府在萧条时期应当采取的政策措施是:()
A、增加税收 B、减少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 D、减少政府支出 7、“货币创造机制”属于下列哪种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机理:()
A、法定准备率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率 D、外汇窗口
1
8、根据凯恩斯的观点,下列哪些失业类型归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失业”:()
A、自愿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9、针对失业问题严重的局面,凯恩斯主义提出的治理方案是:()
A、扩张性货币政策 B、紧缩性货币政策 C、扩张性财政政策 D、紧缩性财政政策
10、根据菲利普斯曲线,综合治理失业问题和通货膨胀问题的政策目标是:()
A、失业率尽可能低 B、通货膨胀率尽可能低 C、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在安全区域 D、无所谓
三、辨析(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2×6’=12’)
1、根据货币主义的观点,只有“价格上涨速度增加”,才是真正意义的通货膨胀。
2、凯恩斯认为,公债的最终债权人和最终债务人都是公众,因此发行公债没有实质的债务负担。
四、简答(4×8’=32’)
1、财政政策的局限性有哪些?
2、在封闭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三种主要类型? 3、简述法定准备率的含义和作用机制? 4、影响货币政策效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五、分析(1×24’=24’)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4万亿财政政策”的刺激需求措施,请分析这种政策措施的提出背景、政策机理、政策效果(可以适当采用图形分析),以及未来的政策改进方向。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