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研究(一)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30 13:16:1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研究(一)

摘要]通过总结现实生活和翻译实践中的种种文化现象,表明跨文化因素在促进双方沟通思想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强调人们在掌握翻译理论的同时应注意了解各地的环境、风俗、宗教和历史文化。

关键词]翻译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因素 翻译是两种语码之间的转换,旨在使目的语读者能准确的领会原作的精神。在语码转换过程中,我们要依靠很多因素,不仅是词汇的字面意思,而且还有信息发生的环境和情景,等等。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讲,我们可以把翻译理解为这样一种过程:它是两种文化信息间的转换,而这两种文化信息间的转换又是靠语际间的转换进行的。所以翻译既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跨文化知识在翻译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翻译工作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精通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不仅做到语言意义上的等值,而且做到真正文化意义上的等值。概括说来,在翻译中出现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环境文化

中国文化发祥地是黄河流域,气候属温带,这就使中华民族发展了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并养成与其相适应的生活习惯。中国古代人有本末之别,“本”指农业,“末”指商业,“重本轻末”根深蒂固。中国人一直尚农轻商,靠土为生,导致国家家庭化,因此发展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的不平等的社会关系及严格的身份制度,以及制约人们行为的价值观念、礼制、礼貌规范等社会规范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也就应运而生了。

西方文化发源于希腊神话,而希腊是个岛国,在海洋国家中最早的发展了商品经济,商人住在城里,发展了与其相适应的与家庭式或家邦式截然相反的社会组织。他们首先建立了较民主的社会契约社会,因为他们活动在海上,养成了好“动”的取向,求变,好奇成为海洋文化的特点,也养成了好“动”的民族性格及与其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及其他制约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西方文化发源于希腊神话,而希腊是个岛国,在海洋国家中最早的发展了商品经济,商人住在城里,发展了与其相适应的与家庭式或家邦式截然相反的社会组织。他们首先建立了较民主的社会契约社会,因为他们活动在海上,养成了好“动”的取向,求变,好奇成为海洋文化的特点,也养成了好“动”的民族性格及与其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及其他制约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东风”象征“春天,温暖”,它使万物复苏,故有“东风报春”之说,所以中国人偏爱东风。而英国的“东风”则是从欧洲大陆北部吹来的,给人的感觉是“寒冷,令人不愉快”,因此英国人讨厌东风,相反“西风”为英伦三岛送去春天,故有“西风报春”之说。阿拉伯人生活在西亚、北非的广大地区,长期的沙漠生活铸就了他们独特的沙漠文化。阿语中与沙漠生活有关的词语极其丰富。羊是他们生活所依,阿语中有关羊的名称很多,骆驼的名称更是多得惊人,据统计,阿语中的骆驼及与骆驼有关的事物名称共5644个。 二、风俗文化

风俗文化是指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个人主义取向的美国人非常崇尚“私有”这个词。他们拥有私人汽车,私人医生,私人房间,私人电话,而且与别人交往,在街上行走,排队买东西都有一个私人区域。他们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意志安排生活,无需别人干涉,甚至父母,而且这些私事完全受到法律保护。然而这些属于美国文化隐私范畴的事情,在中国却不同程度上具有“公共性”。他们往往受到社会,他人的关切,人们允许涉足他人的生活领域,不仅不为过,反而天经地义,是关系亲密,互相关心的表示。类似“多大岁数了?”“工资多少?”“天凉了,多穿些衣服”,等等,都是表示对别人的关怀。这种话使人感到温暖,安全,人情味十足,绝无多事之嫌。因为这些言语行为已是群体取向,重关系的中国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但对于美国人就是对他们隐私权的侵犯,难怪他们听了

这些话后会不高兴。因此,我们翻译时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将他们改为英语惯用语。在美国文化中,恭维言语行为可用来完成诸如“评价”,“欣赏”,“开始谈话”等多种功能,同时,它又是建立平等关系的手段。但中国的恭维言语行为可能体现在反应方略,使用频率,所涉及的话题以及协同过程。

搜索更多关于: 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研究(一) 的文档
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研究(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rnkz62b4p4yj364q360565jb3urou0114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