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4年高考真题化学解析分类汇编—专题12 化学实验基础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3 5:46:0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更多精品资源请登录www.jb1000.com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十二 化学实验基础

1.(2014·重庆理综化学卷,T4)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过以下四个步骤完,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不能都用到的是( )

A.将茶叶灼烧灰化,选用①、②和⑨

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④、⑥和⑦ C.过滤得到的滤液,选用④、⑤和⑦ D.检验滤液中的Fe3,选用③、⑧和⑩

【答案】B

【解析】A、灼烧茶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坩埚、酒精灯、泥三角,A正确;B、溶解应该在烧杯中进行,并且在溶解的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实验用不到容量瓶,B错误;C、过滤用到的仪器有:漏斗、烧杯和玻璃棒,C正确;D、检验溶液是否含有Fe3+要用到的仪器有试管、胶头滴管,试剂有KSCN溶液,D正确。

2.(2014·重庆理综化学卷,T2)下列实验可实现鉴别目的是( ) A.用KOH溶液鉴别SO3(g)和SO2

B.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鉴别Br2(g)和NO2 C.用CO2鉴别NaAlO2溶液和CH3COONa溶液 D.用BaCl2溶液鉴别AgNO3溶液和K2SO4溶液 【答案】C

【解析】A、SO2和SO3与KOH反应均没有明显现象,无法鉴别;B、Br2和NO2均能使溶液中的I-氧化成I2,均可以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无法鉴别;C、CO2与NaAlO2反应产生Al(OH)3白色沉淀,CO2与CH3COONa反应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D、二者均产生白色沉淀,无法鉴别。 3.(2014·浙江理综化学卷,T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汞一旦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时,必须尽可能收集,并深埋处理

B.用pH计、电导率仪(一种测量溶液导电能力的仪器)均可监测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

第1页(共22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更多精品资源请登录www.jb1000.com

C.邻苯二甲酸氢钾可用于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假如称量邻苯二甲酸氢钾时电子天平读数比实际质量偏大,则测得的NaOH溶液浓度比实际浓度偏小

D.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试剂,加热煮沸后溶液若出现蓝色,则可判断该溶液含有蛋白质 【答案】B

【解析】A金属汞深埋会产生汞蒸气,汞离子本身也是污染物,A错误;乙酸乙酯水解生成乙酸是弱

电解质,导电性增加,B正确;邻苯二甲酸氢钾可用于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假如称量邻苯二甲酸氢钾时电子天平读数比实际质量偏大,即实际计量减小,滴定加入的体积偏大,则测得的NaOH溶液浓度比实际浓度偏大,C错误;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试剂,加热煮沸后溶液若出现蓝色,可能含有氨基酸,D错误。

4.(2014·天津理综化学卷,T2)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时,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 A.制氧气时,用Na2O2或H2O2作反应物可选择相同的气体发生装置 B.制氯气时,用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净化气体 C.制乙烯时,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D.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 【答案】A

【解析】A、用Na2O2和水反应制取氧气,与用在MnO2催化下分解H2O2制取氧气的发生装臵相同,A项正确;B、饱和NaHCO3溶液显碱性,能与氯气反应,B项错误;C、相同条件下,乙烯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相差不大,故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烯,C项错误;D、NO2与水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产生的NO仍是有毒气体,故不能用水吸收含NO2的尾气,D项错误。

5.(2014·四川理综化学卷,T4)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检验CH3CH2Br在NaOHA 溶液中是否发生水解 实验方案 将CH3CH2Br与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取出上层水溶液,用稀HNO3酸化,加入AgNO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淡黄色沉淀 B 检验Fe(NO3)2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 验证Br2的氧化性强于I2 D 验证Fe(OH)3的溶解度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可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 将FeCl3溶液加入Mg(OH)2悬浊液中,振荡,可观察到沉淀C 第2页(共22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更多精品资源请登录www.jb1000.com 小于Mg(OH)2 【答案】B

【解析】将CH3CH2Br与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取出上层水溶液,用稀HNO3酸化,加入AgNO3

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淡黄色沉淀,可以检验CH3CH2Br在NaOH溶液中是否发生水解,A正确;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亚铁离子与氢离子、硝酸根不能共存,被氧化成三价铁,滴加KSCN溶液,变红,不能判定Fe(NO3)2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B错误;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CCl4,振荡,静臵,可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证明Br2的氧化性强于I2;将FeCl3溶液加入Mg(OH)2悬浊液中,振荡,可观察到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证明Fe(OH)3的溶解度小于Mg(OH)2 ,D正确。

6.(2014·上海单科化学卷,T5)下列分离方法中,和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A.升华

B.萃取

C.纸上层析

D.重结晶

由白色变为红褐色 【答案】A

【解析】A、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物理变化)叫升华,所以升华分离法只与物质的熔沸点有关,与溶解度无关,A不选;B、萃取(Extraction)指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经过反复多次萃取,将绝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来的方法,B选;C、纸上层析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常用滤纸作载体,滤纸上所吸收的水分作固定相,有机溶剂作流动相,当流动相流过固定相时,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使混合物分离,C不选;D、重结晶法,就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的差异,通过先浓缩混合物,使混合物中的各物质含量达到一定比例时,一种物质形成饱和溶液从溶液中结晶析出,D不选。

7.(2014·上海单科化学卷,T10)右图是用于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气体的装置,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X 碱石灰 碱石灰 氯化钙 氯化钙 收集气体 氯化氢 氨气 二氧化硫 一氧化氮 Y 水 X 水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 Y 【答案】C

第3页(共22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更多精品资源请登录www.jb1000.com

【解析】A、氯化氢是酸性气体,能和碱性干燥剂碱石灰发生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A错误;B、氨气密度小于空气,采用此方法收集氨气时应该是短口进,长口出,B错误;C、二氧化硫是酸性气体,能用中性干燥剂氯化钙干燥,且二氧化硫的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正确;D、一氧化氮极易被空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错误。

8.(2014·上海单科化学卷,T15)右图是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部分装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a通入CO2,然后b通入NH3,c中放碱石灰 B.b通入NH3,然后a通入CO2,c中放碱石灰

C.a通入NH3,然后b通入CO2,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D.b通入CO2,然后a通入NH3,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答案】C

【解析】由于CO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小,而NH3极易溶于水,所以在实验中要先通入溶解度较大的NH3,再通入CO2,由于NH3极易溶于水,在溶于水时极易发生倒吸现象,所以通入NH3的导气管的末端不能升入到溶液中,即a先通入NH3,然后a通入CO2,ABD均错误;因为NH3是碱性气体,所以过量的NH3要用稀硫酸来吸收,故答案选C。

9.(2014·山东理综化学卷,T10)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略去部分加持仪器)正确的是

b a c 饱和NaCl溶液

冷水

A.配制溶液 B.中和滴定

第4页(共22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高考真题化学解析分类汇编—专题12 化学实验基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rnm446uq638gut0yju7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