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盐和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一课时——氯化钠)
【学习目标】
1.识记常见盐的俗名。
2.了解食盐的组成、性质和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3.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4.初步认识粗盐提纯的过程和方法。
【活动方案】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之后,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物质----盐,什么时候是盐呢?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下面我们通过阅读教材P68第一、二自然段完成活动一。
活动一、了解盐的定义,学会据化学式区分盐类
回忆所学知识并阅读教材P68第一、二自然段,完成下列内容。
下列哪些物质属于盐,将其化学式及相关内容填入下表
HCl Ca(OH)2 NaCl H2SO4 Na2CO3 NaOH NaHCO3 CaCO3
物质名称
化学式
俗称
活动二、认识氯化钠的性质及用途
回忆所学知识并阅读教材P68第三、四自然段,完成下列内容。
1.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固体?水溶解性如何?溶解于水时温度有没有变化?其水溶液酸碱性如何?其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如何?
2.试说说食盐 的用途。
3.实验:取一支试管加入2mL食盐水,滴入2~3滴硝酸银溶液,再滴入2~3滴稀硝酸,观察。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哪些?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活动三、认识粗盐的制备并练习粗盐的初步提纯
1.海水或盐井水中蕴藏着大量的氯化钠,如何从自然界的盐水中得到氯化钠晶体?如果得到氯化钠晶体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如何除去?请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仔细阅读粗盐的提纯实验步骤,注意实验操作,完成实验内容。 (1)溶解
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m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观察所加食盐水是否浑浊。称量剩下的粗盐,为_____g,计算,10mL水中约溶解了_____g粗盐。
(2)过滤
如教材P69图11-3所示,过滤食盐水。仔细观察滤纸上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滤纸剩余物的颜色为_____色,滤液的颜色为____色。如滤液仍浑浊,应_________。如果两次过滤后仍浑浊,应____________。
(3)蒸发
把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如书P70图11-4所示,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以防液滴飞溅。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计算产率
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制定的容器中。将提纯后的氯化钠与粗盐作比较,并计算精盐的产率。精盐_____g,精盐产率______%。
思考:将实验结果相互交流,分析实验出现误差的可能原因。 活动四、初步认识制备纯盐的过程和方法 阅读资料,完成以下内容。
经过初步提纯后的粗盐中仍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因而易潮解。所以要得到纯净的氯化钠需要继续去除杂质。除去可溶性杂质的一般原则是加入适量的某物质与杂质反应(不跟主要物质反应),使杂质转化为气体、沉淀(而后可通过过滤除去)或水,同时不得带进新的杂质。如,氯化镁可以用可溶碱(如NaOH)转化成氢氧化镁沉淀,氯化钙可以用可溶性碳酸盐(如Na2CO3)转化为碳酸钙沉淀。
1.(1)NaCl中混有NaOH,可加入适量的盐酸除去。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Cl中混有Na2CO3,可加入适量的盐酸除去。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改加入适量的硫酸行不行,为什么?
2.制备纯盐:如某粗盐样品中含有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实际操作中我们是先将样品溶解,接着可加入过量哪些试剂,使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后所得滤液中的溶质除NaCl外,带进了新的杂质有哪些?此时需再加入什么试剂,直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最后通过什么操作,得氯化钠晶体?
【检测反馈】
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根据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加碘食盐中含有碘酸钾,不是碘单质
B.“请往菜里加点盐”中的“盐”特指食盐——NaCl C.食品工业中,发酵粉的主要成份是小苏打——Na2CO3
D.手冒汗后不能接触已接通电源的电器,是因为含有氯化钠,能导电
2.在电解饱和的食盐水实验中,下列物质中一定得不到的是 ( ) A.NaOH B.H2 C.N2 D.Cl2
3.下列固体混合物可以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 )
A.木炭和氧化铜 B.硝酸钾和氯化钠C.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D.硫酸铜和铁粉 4.粗盐提纯的实验中所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
溶解、过滤、蒸发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滤是将不溶性固体与 溶性固体分离的方法。过滤能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泥沙,那么,此方法能否除去粗盐中可溶性的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二课时——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钙)
【学习目标】
1.了解Na2CO3、CaCO3、NaHCO3的组成、性质和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活动方案】
活动一、初步认识Na2CO3 、NaHCO3、CaCO3
1.阅读教材P70~71,出示纯碱、小苏打并观察,填写下表 物质名称 主要成分或俗名 化学式 颜色、状态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纯碱、苏打 小苏打 2.找一找下列图片中哪些是碳酸钠的用途?哪些是碳酸氢钠的用途?哪些是碳酸钙的用途?
(1)做胃药 (2)干粉灭火器 (3)装潢材料 (4)牙膏摩擦剂(5)做面包添加剂 3.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碳酸钠溶液的酸碱性。 (1)实验用品: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
(2)问题:碳酸钠属于盐,不是碱,为什么它的俗名之一为纯碱?
活动二、感受Na2CO3 、NaHCO3、CaCO3的化学性质
(1)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向盛有0.5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试管中里加入2毫升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的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并填写下表。 Na2CO3+稀盐酸 NaHCO3+稀盐酸 现象 现象 结论 结论 (3)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填写下表
Na2CO3+ Ca(OH)2
活动三、感知Na2CO3 、NaHCO3、CaCO3组成的共同点及碳酸根、碳酸氢根检验方法
1.比较碳酸钙(CaCO3)、碳酸钠(Na2CO3)、碳酸氢钠(NaHCO3)的化学式有何相似之处?
2.设计实验如何检验碳酸根、碳酸氢根离子?从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的化合物,向一定量的草木灰中滴加稀盐酸,会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由此可推断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可能是 ( )
A.K2O B.K2CO3 C.KNO3 D.KOH 【检测反馈】
1.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其化学式不相符合的是 ( ) A.烧碱 NaOH B.纯碱 Na2CO3
C.熟石灰 CaO D.小苏打 NaHCO3
2.下列四种物质中既能与稀硫酸反应又能与石灰水反应的是 ( ) A.锌 B.氧化铜 C.盐酸 D.碳酸钠溶液 3.做馒头时要在发酵的面团中加入一种物质,以便产生所体使馒头疏松多孔,这种物质的是 ( ) A.碳酸钙 B.盐酸 C.碳酸氢钠 D.食盐 4.用括号中的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所用药品错误的是 ( ) .. A.CO中混有CO2(NaOH溶液) B.KCl溶液中混有K2CO3(稀盐酸) C.NaOH溶液中混有Na2CO3(稀硫酸) D.NaCl溶液中混有Na2SO4(BaC12溶液)
5.检验碳酸盐的试剂是 ( ) A.紫色石蕊试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盐酸 D.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6.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全国“两会”首次使用环保易降解的“石头纸”,体现了低碳生活的理念,“石头纸”的主要原料为碳酸钙。下面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酸钙属于钙盐 B.碳酸钙属于氧化物
C.我们要节约用电,体现低碳生活
D.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石灰石常用来生产生石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