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实验中学2020届高考模拟考试试题(二)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化学部分)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0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O 16 P 31 S 32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氟利昂作制冷剂会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
B.严格地讲实验室中的“通风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防污染手段,因为实验产生的有害气体一般没有得到转化或吸收
C.“长征九号”运载火箭的壳体通常采用纤维作增强体,金属作基体的复合材料 D.漂洗衣服时,可以采用萃取原理中的“少量多次”来节约用水
解析:选A A项,氟利昂作制冷剂会导致臭氧空洞,雾霾天气的形成与粉尘污染、汽车尾气排放有关,错误;B项,实验室中通过“通风厨”的有害气体一般没有得到转化或吸收,正确;C项,“长征九号”运载火箭的壳体通常采用纤维作增强体,金属作基体的复合材料,正确;D项,漂洗衣服时,可以采用萃取原理中的“少量多次”来节约用水,正确。
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与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食盐试样,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显黄色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会全部消失 1
实验结论 A 说明该食盐不含KIO3 B
该无色溶液中一定有Al3,无Mg2 ++C 向尿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某待测液中先滴入氯水无明显现象,后滴入硫氰化钾溶液出现血红色 说明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 D 该待测液中一定含有Fe2 +解析:选B 若含KIO3,K元素的焰色浅紫色能被Na元素的焰色黄色遮挡,观察不到,A项错误;只有Al遇NaOH才能产生“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的现象,B项正确;新制Cu(OH)2悬浊液与葡萄糖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产生砖红色沉淀,C项错误;若待测液中含有Fe,也有同样的现象,D项错误。
9.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W元素的原子序数为Z元素原子序数的两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 Y Z W 3+
3+
A.X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第ⅥA族 B.X、Y、Z三种元素对应原子的半径依次减小 C.XZ2和YZ2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相似
D.利用Y的含氧酸酸性强于W的含氧酸酸性,可证明非金属性Y强于W
解析:选B 由于题述四种元素均是短周期元素,W元素的原子序数为Z元素原子序数的两倍,且W与Z同主族,原子序数相差8,故Z为O,W为S,则X为Si,Y为N。A项,X为S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ⅣA族,错误;B项,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大,故原子半径
r(X)>r(Y)>r(Z),正确;C项,SiO2为酸性氧化物,而NO2不是酸性氧化物,二者的化学性
质均不相似,错误;D项,比较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时应比较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错误。
10.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可看作是由苯衍生的物质配以相应文字形成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
A.化合物(A)不能与乙醇发生反应 B.化合物(B)分子式为C6H6Cl6
C.化合物(B)可通过苯与Cl2发生加成反应制得 D.1 mol化合物(A)可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解析:选D A项,根据(A)的结构简式可知,(A)中含有羧基,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错误;B项,由(B)的结构简式知,其分子式为C6Cl6,错误;C项,苯的分子式为C6H6,(B)的分子式为C6Cl6,发生Cl取代苯环上H原子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不是加成反应,错误;D项,(A)中只有苯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即1 mol化合物(A)能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正确。
11.氢氧化铈[Ce(OH)4]是一种重要的稀土氢氧化物。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某课题组以此粉末为原料回收铈,设计实验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滤渣A中主要含有SiO2、CeO2
B.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C.过程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eO2+H2O2+3H===Ce3+2H2O+O2↑
D.过程④中消耗11.2 L(标准状况下)O2,转移电子数为2×6.02×1023
解析:选C A项,加盐酸后过滤出来的滤渣A中一定含有不反应的SiO2,不知道CeO2
是否溶于盐酸,观察图可知产品就是从滤渣A中出来的,即CeO2不与盐酸反应,正确;B项,
3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