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4 2:52:5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梁子涌 武雅静 邓远飞▲

【摘 要】[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记忆力减退、进行性认知功能衰退,伴有各种精神行为异常和人格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12年WHO和ADI发表的报告“痴呆:一项公共卫生重点”指出,AD的发病率为770万人/年,每4秒新发一例痴呆。AD的病因尚未阐明,目前的治疗方法尚不能阻止或逆转AD的疾病发展,且近年来在新药物研发、新治疗方法探讨等方面都遇到了挫折,但是,关于AD的研究继续在深入,本文就AD在病因机制、诊断、辅助检查技术、治疗、预防等方面的新近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 【年(卷),期】2018(008)016 【总页数】4

【关键词】[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诊断;β淀粉样蛋白;综述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起病隐袭,病程呈慢性进行性,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随着疾病的进展,将严重影响社交、职业与生活功能,2012年WHO和ADI发表的报告“痴呆:一项公共卫生重点”指出,AD的发病率为770万人/年,每4秒新发一例痴呆,2010年全球的患者数达3560万,预计2030年达6570万,2050年达11540万[1]。AD的病因尚未阐明,目前的治疗方法尚不能阻止或逆转AD的疾病发展,详细的病史采集与体检和精神状况检查对诊断至关重要,分子神经影像学指标和家族性基因突变可作为重要的支持证据。本文将就AD在

病因机制、诊断、辅助检查技术、治疗、预防等方面的新近研究进展作一浅述。

1 病因机制

1.1 基因遗传学说

AD最常见的是21号染色体的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14号染色体的早老素1(PS1)基因及1号染色体的早老素2(PS2)基因[2],散发性AD的易感基因主要是19号染色体的载脂蛋白E(ApoE)基因 [3]。

贾建平在AAIC 2017上首次报告了基于中国人群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4]。结果显示,未携带ApoE-ε4等位基因的受试者中,AD患者占58.79%,健康受试者占82.45%,AD基因易感性显著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中,与中国人群关联的仅占6个。见图1。 1.2 β-淀粉样蛋白(Aβ)假说

(1)β淀粉样蛋白代谢相关基因的突变,从而引起β淀粉样蛋白过度生成,是导致家族性阿尔兹海默病的病因[3];(2)Castro P等[5]学者认为,β淀粉样蛋白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上,21三体综合征的患者因为多出一个β淀粉样蛋白基因拷贝而导致了阿尔兹海默症样病理改变和认知损害;(3)β淀粉样蛋白基因上一个位点若发生突变,可明显减少β淀粉样蛋白生成,与阿尔兹海默症发生风险下降相关。

但近年,Moir和Tanzi的研究发现Aβ是一种抗菌肽,其作用不亚于人体抗菌肽LL-37,提出了Aβ在先天免疫中发挥保护作用的可能性[6-7],相关进一步研究正在进行中,这项研究使学者们对传统的Aβ瀑布假说的正确性或全面性进行重新审视。见图2。 1.3 tau蛋白

tau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调节失衡使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可破坏神经元纤维骨架微管蛋白的稳定性,从而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使神经纤维退化,功能丧失[8]。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与Aβ相比,Tau蛋白在脑内播散进程与AD临床症状可能更加相关。 1.4 神经递质障碍

孙正海等[9]研究发现,AD患者大脑中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5- 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四种神经递质较正常对照组降低,神经递质的紊乱对认知功能有重要的影响。 1.5 LSD1调节基因

近日,Katz等人发现通过敲除成年小鼠体内一种叫做\的调节基因会导致基因整体活性的变化,从而产生类似于AD症状的效应,且在AD患者的神经纤维缠结中有LSD1蛋白的累积,下一步,Katz等人计划寻找LSD1与AD发病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其与Tau蛋白之间的关系[10]。 1.6 其他因素

AD的发生可能与年龄、性别、社会心理因素、饮食及特殊嗜好、文化程度、工作性质、婚姻状况等因素相关[11]。

2 神经病理生理

AD患者的病理解剖检查可见大脑半球皮质弥漫性萎缩,脑回皱缩,脑沟增宽,以颞、顶、和前额叶最明显,颞叶特别是海马区萎缩。组织病理学典型改变是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神经元缺失和胶质增生[12]。随着分子生物学、影像技术、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AD的病理生理学改变越来越受关注。 2.1 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

搜索更多关于: 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的文档
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s4cc8x8g792i2p9mey92mdyx4233001c7v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