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析油画笔触之美——以凡高的《星月夜》为例解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9:19:5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浅析油画笔触之美

——以凡高的《星月夜》为例

摘要:在油画艺术领域中,笔触作为形式美的因素之一,是构成美的作品的重要的绘画语言,它以丰富的表现性和情感传达力在艺术家和观者的心灵之间架起一道互相沟通的桥梁,显现着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通过对凡高的《星月夜》这幅作品的分析,使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到笔触背后所体现的审美内涵。

关键词:油画 笔触 美 情感 运动感

“笔墨等于零”是吴冠中先生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他的意思是指:“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1。在这里,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触,其价值等于零”。只有当我们面对具体的作品时,我们才能体会到笔触给我们带来的美感;只有当画家运用不同的笔触运动形式捕捉对象的本质、恰到好处地表现自然与主体的内在节奏时,这样的笔触才具有了某种审美价值。现在我们就《星月夜》这幅作品来浅析绘画作品中的笔触之美。

《星月夜》是凡高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凡高以其绚烂的色彩和奔放的笔触表达着自己狂热的感情。作品中,凡高疯狂地使用笔触,激越而狂放,笔触那强有力的主观表现力无不体现着他此时此刻的作画状态,流露着他智慧的灵性和坦诚的态度,笔触成了他心灵的外化与象征,是“生命寓于画家的画笔挥动所留下的痕迹之中”2。作品中的油画笔触作为一种独特的画面结

构,在成就此幅作品美的同时,也成就了笔触自身美感,其本身就可以成为一种独特的欣赏对象,呈现着多方方面的审美特性。

一、笔触的运动美

在观看此作品时,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则是画面强烈的运动感。我们分析会发现凡高在作品中大量使用了短促细密的斜线笔触与长而卷曲的笔触。所谓斜线是指“画面中与画框边线不平行的直线”3,这就使人联想到钟摆、倾倒的物体、人的跌倒和前冲等,给人一惊险、运动、速度等感受。蒋跃在《绘画形式语言研究·多维视野下的绘画形式理论研究》一书中就描述到:“画面的形式结构线为斜线时它所起到的

- 1 -

用途有:1、表现动感和不稳定性;2、表现运动方向和速度;3、表现强烈的动感和眩晕感。斜线的角度越大,运动感也就越强。”4《星月夜》画面中,天空、远山、房子被短促细密的斜线笔触所描绘,其斜线笔触的倾斜度之大、数量之多,造成的运动感是多么强烈。而曲线笔触的运用更加强了运动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两者相互交织,组织成了回旋式的运动圆形。画面转化成浓厚的、有力的颜料轨迹,沿着凡高画笔充满表现力的飞舞展开了画面翻滚的运动。星星回旋于夜空中,与新月一起旋转,不停地蠕动着。而“一幅画,最优美的地方和最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表现运动,画家们将运动称为绘画的灵魂”5。凡高在对柏树的描绘上

将其处理成一种类似漩涡状的形式,若干形状相近的曲线

笔触段以一个暗示的中心有序的排列。这种排列使相邻的曲线段以一个中心相互产生追逐感,进而引起视知觉旋转的运动感,而这种旋转的追逐的运动感则构成了火焰似的形状,向上旋动。火焰,“在所有能够造成运动的的形状中,没有一种能够抵得上火焰的形状。按照亚里士多德和其他一些哲学家的看法,火焰的形状是所有形状种最活跃的形状,因为火焰的形状最有利于产生运动感。火焰的最顶端是一个锥体,这个锥体看上去似乎是要把空气劈开,向上伸展到一个更加合适的地方。”6远山与翻滚的笔触一起向天边而去,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回旋、转动。

二、笔触的表层美

油画笔触与油画颜料厚涂法的使用密不可分。厚涂颜料或用画刀将颜料摆在画面土,就会产生摸得着颜料质地的浮雕式效果,这样无疑是笔触发挥了油画材料的特性而产生了美感。据说对于油画笔触的表层美,莫奈就曾经说过:“绘画的好坏,只要闭上自己眼睛抚摸画布的表层即能判断。”而在《星月夜》中,凡高运用油画每一“笔道”颜色的重叠、碰撞处理等诸多运笔方式使画面具备雕塑般的凹凸感及肌理感,尽管它只占据一个平面空间,但凡高通过笔触多种绘画表现语言,使观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立体氛围,使得三维空间的形象在二维画面中衍生出来,这种笔触表层造成的感官错觉给人以某种神奇性,有时我们往往会情不自禁想用手去抚摸暗绿褐色的柏树、月亮等等,以充分感受其中的美妙。

三、笔触的力度美

阿恩海姆曾指出:“每一个视觉式样都是一个力的式样。至于视觉对象的生命—

- 2 -

7

—它的情感表现和意义——却完全是通过我们描述过的这种力的活动所体现的。”画

家只有在以足够的力度表现出自然和主体的内在的生命意识的时候才是美的。而这种力的呈现却是笔触所带来的,至少比色彩要强烈的多。它是画家的生理力、心理力留在画布上的痕迹。油画用笔的强度、动势和气势能够显露出一种独特的“笔力”。行笔的趋势与痕迹沿着形体的结构走向而展开,伴随着光与色的因素能使我们感到某种力量的彰显。在《星月夜》中,画面以摇晃和奔跑式、旋转式的笔触形成。用粗犷的富有视觉触摸感、急速狂暴的绘画性笔触表现极度扭曲变形的树、房屋、群山的时候,我们感受了笔触在运行、摆动、抖晃、弹跳时那种表现内在强烈的生命激情的力度美;飞舞的笔触挤满画面,有限的区域里无数笔触的互相推挤,似乎整个画面都随时迸发出巨大的张力。

四、笔触的技巧美

在作品中,笔触除了表现绘画的内容之美外,还体现出一种技巧之美,它是画家靠手与脑反复的操作、训练、演示而产生的,是长期的、创造性的辛勤劳动。也可以这样说笔触之美也是劳作之美,它是画者调动手、脑、眼以及情感等多种因素协调平衡和劳作的结果,是智慧与力度的合作结晶。笔触所演示的娴熟动作及所包含的技巧美感,又是丰富的审美情感和精神因素的统一,其在艺术品中表现得愈直接、愈集中、愈强烈,这种笔触技巧美的独立欣赏价值就愈高。在《星月夜》中产生的笔触技巧之美就是凡高经过长期的执着实践而产生的,是作者情感与精神因素的体现。凡高从早期的“刚直转角的线条风格”8到巴黎时期“点彩画法与笔触线条排列”的尝试,再到阿尔对“笔触线条排列”的发展,直至创造出一种《星月夜》中“曲线笔触”样式,其过程无不体现出作者艰辛的、执着的、无比韧性的的探索过程。弯曲的、起伏的笔触线条结合短促细密的斜线笔触,表达的视觉运动感像水流倾泻一般,而笔触的节奏变化更体现出凡高对笔触的娴熟运用。1889年在寄给提奥的信中,凡高写道:“我不知道你是否喜欢我现在所做的尝试。因为尽管你在上封信中提到对风格的探索常常会伤害绘画其他方面的质量,说实话如果你喜欢,我仍然感到很想探索绘画的风格,不过我所探索的是一种更雄浑有力的慎重的绘画风格。即使那可能会使我的风格更像贝尔纳或高更的风格,我还是情不自禁地想进行探索。”9而凡高在这里所谓的绘画风格其实就是笔触,是“所画出的痕迹以及这种痕迹的形状”。由此可见,凡高所尝试的笔触风格是一种经过长期实践和仔细考虑的技巧。

五、笔触的情感美

油画笔触所具有的运动美、表层美、力度美与技巧美固然是油画艺术作品审美因素的重要内涵,但它仍然是一个环节,笔触最终的审美价值还在于绘画作品的极终关怀——情感与生命。“情感是一幅画面的灵魂,是画家进行艺术创作最根本的动力。”10笔触的移动而生成的点、线、面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指向,若用现代符号学的理论分析,笔触本身就是一种符号,“是一种终极的意象——一种非理性的和不可言

- 3 -

语的意象,一种诉诸于直接的视觉的意象,一种充满了情感、生命和富有个性的意象,一种诉诸于感受的活的东西。”11每一位画家在创作他的油画作品时,无不都是通过不同的笔触来对他的情感世界给予表述的。在《星月夜》中,凡高以圆形旋转的笔触使星、月、云回旋于夜空之中,形成一个云飘星滚的旋涡,宛如一条蠕动摆摇的巨龙,承载着他奔腾不息的情感之流;用形同火焰的卷曲旋转笔触表现大地的厚重沉实和柏树的蓬勃向上;条块切割布列的笔触使教堂和房屋不安地在沉稳中暗动。这种饱含主观激情的有力笔触,犹如听一道急促、雄厚、激烈而又抑郁的生命交响曲,它既非顺从于事物固有的肌理,也不倾向于对象本身的动态,而是通过大自然转换的心灵写照。他在从阿尔写给其弟弟的一封信中讲到:“当情感十分强烈的时候,画画就不考虑画法了,画中的笔触就像演说或书信中的单词一样,一连串地循着次序出现”。在此,笔触不再单纯是一种与绘画与生俱来的艺术技巧,而是画家真挚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感受之下撞击出的艺术火花,是画家人格化的艺术语言。笔触成为了他记录生命内在体验的载体,是他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他对自然、生命、人生独有的情感体验,完美地表达了他的一种既强烈又悲伤、既躁动又孤寂的情感。

曾有人说“艺术不是简单形式的罗列,而是画家的笔触传递出的一种情绪”,从以上看来此语不假。落笔成迹,因迹生象,通过笔触而有所表达,而油画笔触就构成了油画审美的核心,展示了油画艺术的动人魅力。凡高与众不同的油画笔触更是赋予了笔触特定的造型、势态和气质,使油画笔触在律动自如、奔放汹涌中神话般地具有了生命的灵性。而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笔触在油画艺术中的价值,把握其在艺术实践中的运用,找到属于自己的笔触,属于自己的表现语言,才能为油画艺术增添更为丰富的审美内涵,这也是油画家们永恒的课题。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4 -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注释:

1

吴冠中:《我读石涛话语录》,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5月,第119页 赫伯特·里德:《现代绘画简史》,刘萍君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第1

版,第140页

2

3

蒋跃:《绘画形式语言研究·多维视野下的绘画形式理论研究》,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8年9月,第71页

蒋跃:《绘画形式语言研究·多维视野下的绘画形式理论研究》,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8年9月,第72页

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伊莉沙白·吉尔莫·霍尔特:《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史片段》,普林斯顿版,1947年,

第261页

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Susan Alyson Stein:《VAN GOGH a retrospective》,publisher:Hugh lauter Levin

Associates,1987年,第57页

4

5

第574页

6

7

第9页

8

9

凡高全集,《文森特·凡·高书信全集》,1981年波士顿出版,编号:L613 金晶石:“情感与生命的表述——关于油画创作用笔的几点思考”,《美术大观》,辽

宁美术出版社,1995年第11期,第6页

苏珊·朗格:《艺术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34页

10

11

- 1 -

浅析油画笔触之美——以凡高的《星月夜》为例解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s6fh50qq99da6a52gje3fmdy9ulfu00gf3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