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广东省深圳市实验学校高中部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30 3:39:4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广东省深圳市实验学校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

D项,《师说》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故选D。 2.B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B项,“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意思是“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爱”意思是“吝惜”。 故选B。 3.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需要先回顾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然后根据特殊句式的标志进行判断。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以及省略句,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以及状语后置。题干要求选出“句式不相同的一组”。

A项,前者既是状语后置句,又是被动句,“于”表被动,意思是“被”;后者仅仅是状语后置句,“于”是标志,意思是“比”。

B项,两者都是宾语前置,应为“未有之也”“不知句读,不解惑”。

深圳市实验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第1页 共13页

C项,两者都是定语后置,应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大之宇宙,盛之品类”。 D项,两者都是判断句。 故选A。 4.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的词语活用不同类的一项”,这是针对词类活用设题。首先识别词语本来的词性,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和担当的成分辨析活用类型。 A项,两者都是名词作动词,意思分别是“低于”“从师学习”; B项,两者都是名词作状语,意思分别是“像席子一样”“在北面”;

C向,前者是形容词作使动,意思是“使……弱”,后者是形容词作名词,意思是“贤能的人”; D项,两者都是意动用法,意思分别是“以……为师”“以……为耻”。 故选C。 5.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虚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组”,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A项,前者表猜测,大概,后者表反问,岂,难道; B项,前者是转折连词,却,后者是结果连词,因而; C项,前者是介词,比,后者是介词,引出动作对象;

D项,两者都是助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的人(事物/地方等)。 故选D。 6.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的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组”,这是针对古今异义设题,考生可以把词语的今义代入句中,如讲不通则为古今异义。

C项,“百亩”古今意思一致,指一百亩,“可以”古今意思一致。

A项,“从而”古义是“跟从并且”,是两个词,今义是一个词,表示因果关系或者递进关系;

深圳市实验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第2页 共13页

“学者”古义是“求学的人”,今义是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B项,“金”古义是金属做的刀剑,今义是金子;“黄泉”古义是地下水,今义指死去的人埋葬的地方,即阴间。

D项,“河”古义是黄河,今义是天然或人工的大水道;“山东”古义是崤山以东,泛指秦以外的六国,今义指山东省。 故选C。 7.A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没有通假字的一项”,这是针对通假字设题。判断语句中是否存在通假现象,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把握语句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如果某个字不能用其本义、引 申义等解释时,就要考虑通假问题;第二步,通过分析同音、近音或音变等把握是否通假。A项,“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意思是“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没有通假;

B项,“景”通“影”,名词用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C项,“生”通“性”,禀赋,资质;

D项,“检”通“敛”,制止,约束,“涂”通“途”,道路。 故选A。 8.C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C项,“鳞次栉比”,“栉”,梳篦的总称,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此处形容“房屋”,使用正确。

A项,“老奸巨猾”,形容十分奸诈狡猾,含贬义,多用于形容人的处世以及办事方式;语境对实验主教练的战术安排是肯定的,所以情感色彩不当。

B项,“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这里是说消费者选择新车,属于望文生义。

D项,“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

深圳市实验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第3页 共13页

点,语境形容“涨跌幅度之大”,这并非好事,情感色彩不当,对象也不当。 故选C。 9.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B项,主宾不搭配,只要压缩句子主干就可以发现“生物入侵就是指……物种”搭配不当,应把“生物入侵”改为“入侵生物”;

C项,“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这个精神,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不合逻辑,属于两面对一面;

D项,“非常酷爱”语义重复,“酷爱”即有“非常”之意。 故选A。 【点睛】

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0.A

11.(1)运用排比、反复的手法使句式整齐,语意层进,使“我”对爷爷奶奶的辛劳无比心疼的情感更加浓烈;(2)又用枣树的生长期的自然变化来衬托爷爷奶奶年复一年的辛勤付出,表达了对他们日益衰老的深情感慨。

12.(1)“枣”是情感寄托物;(2)“枣香醉人”实际是亲情“醉”人,有助于表现文章主题;(3)文章以“醉枣”起,以“醉枣”结,首尾呼应。

深圳市实验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第4页 共13页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项,“文章描写雪后乡村的荒凉寒冷,是为了突出爷爷奶奶坚守老家的可贵品质”错误,文章描写雪后乡村的荒凉寒冷,奶奶在寒冷中等待“我”,不是突出爷爷奶奶坚守乡村的可贵品质,而是突出他们对“我”的关爱。 故选A。

11.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看题干有没有具体鉴赏品味的方向,然后到文中找到句子,分析句子所写的内容,分析所用的技巧以及达到的效果。

“一年又一年,奶奶和爷爷为这个大家庭日夜操劳着,枣树发芽、开花、结出最大最红的枣子;一年又一年,奶奶粗糙的手上布满了淤黑色的老年斑,枣树的树皮翘起甚至开始一块块地脱落;一年又一年,爷爷健壮的身体日渐衰弱,枣树的果实也越来越少”,这段文字主要“一年又一年”是反复,“一年又一年……是展现爷爷奶奶的辛劳,展现这种辛劳的年复一年;一年又一年……一年又一年……”句式一致,这是排比,具体展现爷爷奶奶为大家庭的操劳,流露出“我”对奶奶年复一年操劳的心疼;“枣树发芽、开花、结出最大最红的枣子”“枣树的树皮翘起甚至开始一块块地脱落”“枣树的果实也越来越少”是写枣树的自然变化,实际是以枣树的变化来衬托爷爷奶奶的变化,展现出对爷爷奶奶日益衰老的感慨。

12.本题针对标题设题。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标题‘枣香醉人’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是考查标题的作用,然后理解标题的含义,再从结构、情感、主旨等方面分析作用。

首先理解标题的内涵,从文中来看,作者借助“枣树”来展现亲情,所以这“枣香”中透露出的是亲情,而“醉人”应该是亲情醉人,这一标题凸显出文章的主题;

然后分析文中的情感,从文中来看,爷爷奶奶疼爱“我”,“我”心疼爷爷奶奶,而这些情感都借助“枣”展现出来,所以“枣”是情感的载体;

最后分析文章的行文结构,文章开头说“上午接到爷爷的电话,说给我酿了一罐醉枣,让我抽空回老家一趟”,接着写爷爷每年酿醉枣的习惯,这是以“醉枣”开篇,结尾说“我紧紧地捧着那罐醉枣,不禁陶醉在了那浓浓的枣香和深深的思念之中”,这是以“醉枣”首尾,首尾呼

深圳市实验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第5页 共13页

广东省深圳市实验学校高中部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s7ua9uwao72h8v7sa970wk4t3v4f000u69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