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6.1平方根(第2课时)教学设计
6.1平方根(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估计2的大小,初步体验“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含义。 (2)能用计算器求任意正有理数的算术平方根。 (3)能用整数估计带根号的开不尽方数的大致范围。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有理数估计2的大小,得到2的越来越精确的近似值,进而给出2 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的结论,这个估算过程既体现了估算平方根大小的一般
方法,又为后面学习无理数作铺垫.本节课对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估算能力。
(2)利用小正方形对角线认识2,在数轴上找到2的点,体现数形结合的思
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参与拼图数学活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敢于
发表自己想法的习惯。
(2)通过学习“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的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3)通过运用带根号的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二、学情分析
无理数(本节课没有提出来)是从现实世界抽象出来的一种数,其严格的定义非常高深,再加上初中生对无理数几乎没有感性认识。2作为第一个出现的无理数,学生对于认识它有困难,因此,要增加形象的认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2,此外,学生对数的平方不熟悉,因此在估计2的大小时,学生想不到构建的思路,由此,本节课的难点:估计2的大小。所以,利用小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在数轴上找到2,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借助几何画板,增加理性思维。 三、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有理数估计带根号的开不尽方数的大致范围。 难点:估计2的大小。
四、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 复习引入 引言: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算术平方根,本节课我们继续算术平方根的有关知识,那么大家观察一下大屏幕,你对哪个位置最好奇? 生:根号下问号。
(使用白班软件的聚光灯功能,将思维聚焦屏幕中思考的障碍点。) 师:让我们一起进行今天的数学学习,揭开这个神秘的问号面纱。
1 / 7
七年级数学下册6.1平方根(第2课时)教学设计
6.1平方根(2)(写课题) 师:什么叫算术平方根? 生: 口答 师:用一用
0的算术平方根= 25的算术平方根=
81的算术平方根= 0.01的算术平方根=
36=
21= 4师生互动:学生回答算数平方根的定义,并且运用定义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识,为引入新知识作铺垫。老师运用白板功能将思维进行聚焦,学生能运用白板软件里注解模式下,用白板笔公式识别书写答案,实现师生互动升级。
活动2 探究新知1 活动 (课件展示)
2
师:能否用两个面积为1dm2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 2dm 的大正方形?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动手操作,并将作品用展台展示,描述制作作品的过程。 (教师巡视)
师:拼成的这个面积为 2 的大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多少呢?
师:我们继续来观察,我们得到的2,其实对应着原来的小正方形的哪个位置? 生1:小正方形的对角线。
师:那我们在数轴上能不能找到2?
生:可以把小三角形放到数轴上,这样就能找到数轴上2的点。 师:看到数轴上的2,你有什么想法? 生2:2有多大呢? 师:用夹值法估计2。
(1)你能不能粗略的估计2有多大?
因为12?1,22?4,而1<2<4 所以1<2<2
(2)你能不能得到2的更精确的范围?
2 / 7
七年级数学下册6.1平方根(第2课时)教学设计
师:继续按此方法进行探究可以得到:
2
师:通过这幅图片,我们可以感受到2是一个什么样的数? 生:2 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老师板书) 师:它的取值范围
生:1.414<2<1.415(老师板书)
师:像3,5,7 这样的数都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老师板书) 师:我们以前学的是什么样的小数?
生:有限的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所以,我们今天学习到了一类新的数。 设计意图:
通过大正方形的边长,小正方形的对角线从“形”认识了2,在从“数”的角度,先粗略的估计2,在继续精确的估计,运用几何画板制作点的对应关系图,运动中解释被开方数与算术平方根的关系,进而找到2的取值范围,突破
3 / 7
七年级数学下册6.1平方根(第2课时)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难点,为以后学习无理数作铺垫。
师:认识了2,知道它是无限不循环小数,那么历史上谁第一个发现2?我们来听一个历史小故事。
(运用音频课前录制,讲述2引发的第一次数学危机的故事。)
生:认真听讲。
师:听过故事之后,大家有什么感想?
生3:希帕索斯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改变了数学发展的历史。 设计意图:
拼正方形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介绍2的历史产生,增加学生的数学文化历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4 / 7
七年级数学下册6.1平方根(第2课时)教学设计
活动3 探究新知2 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
例2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学生活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班级分享学习成果 师:下面我们来看引言中提出的问题
你知道宇宙飞船离开地球进入轨道正常运行的速度在什么范围吗?这时它的速
v1, 度要大于第一宇宙速度v1 (单位:m/s )而小于第二宇宙速度v2 (单位: m/s).
2v2 的大小满足 v12?gR, v22?2gR,其中g?9.8m/s,R是地球半径,
R?6.4?106m.怎样求v1 ,v2 呢?
探究:
利用计算器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填在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你能用计算器计算3 (精确到0.001)吗?并利用刚才的得到规律说出
0.03,300 ,30000 的近似值.你能否根据3的值说出30是多少?
活动方式:学生先自己阅读说明书,独立探索,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最后班级分享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
一名学生调取白板功能的计算器,求正有理数的算术平方根,其他学生运用手里的计算器解决问题,同时运用白板的幕布功能减轻教师制作课件的负担,提高课堂的效率,学生在用计算器的过程中,总结发现规律。
活动4运用新知
小丽想用一块面积为400cm2为的正方形纸片,沿着边的方向剪出一块面积为300cm2的长方形纸片,使它的长宽之比为3:2.她不知能否裁得出来,正在发愁.小明见了说:“别发愁,一定能用一块面积大的纸片裁出一块面积小的纸片.”你同意小明的说法吗?小丽能用这块纸片裁出符合要求的纸片吗? 师:读完题,大家觉得能裁出长方形纸片吗? 生:能。
师:我们直觉是能的,但是我们还需要科学的验证。 (板书例题过程)
5 /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