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3章达标检测试卷(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7:49:4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 3 章达标检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 —16 Ca—40 Fe —56 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污染已成为世界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的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 ) A.酸雨、“温室效应”、生物入侵 C.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B.“温室效应”、乱砍滥伐、臭氧层破坏 D.臭氧层破坏、汽车尾气、塑料垃圾

2.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 ) A.制纯碱 C.灭火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作气体肥料

3.碳的耗用量称为“碳足迹”。一般情况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迹”就越大。“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建设、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以下做法可以减小“碳足迹”的是( )

A.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C.将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B.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D.以私家车代替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D.目前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2、CO、NO2以及臭氧等 5.下列一些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D.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6.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②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

③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或紫色石蕊试液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④二氧化碳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最好的气体肥料; ⑤在实验室中两种气体可以用相同的装置制取。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④⑤

7.实验室制氨气(NH3)是利用氢氧化钙固体粉末和氯化铵固体混合后加热制取的。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NH3应选择的装置是( )

A.①④ C.②④

B.②③ D.①⑤

8.正常人在平静状态下大约每分钟呼吸16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B.平静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均收缩

C.呼吸道会使进入肺部的气体变得湿润、温暖和清洁,因此在雾霾天气出门无需防护 D.“食不言,寝不语”中“食不言”的原因是避免吞咽时说话导致食物进入气管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获取能量只能通过燃料的燃烧 B.面粉厂、加油站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C.物质只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足够高就可以燃烧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

10.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下列火灾处理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发生火灾时,不要乘坐电梯逃生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C.所处地方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火焰

11.下列关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的所有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低温能保鲜蔬菜、水果是因为低温能减弱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 C.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来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平衡

D.农业生产上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只需加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无需考虑其呼吸作用

12.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

B.一个丙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1 D.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13.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A 19.7 待测 B 8.7 17.4 C 31.6 0 D 0.4 3.6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一定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物质A的质量为19.7 g

C.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D.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之比为87∶36

14.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图乙),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 )

A.甲、乙两装置实验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乙装置实验中胶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 C.乙装置简洁,减少了甲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 D.甲装置实验中若没夹紧弹簧夹,会使测定结果偏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8分)

15.(6分)(1)一些心脏病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以在心跳骤停时刺激心脏,恢复心跳。一种用于心脏起搏器的锂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为4Li+2SOCl2―→4LiCl+X+SO2↑。则X的化学式为__ __。

(2)普通火柴的火柴头中含有可燃物、摩擦剂及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可提供助燃剂)。火柴头在火柴盒侧的磷面上摩擦产生的热使可燃物燃烧放热,让氯酸钾快速分解产生助燃剂,使火柴头剧烈燃烧从而引燃火柴梗。

①火柴头和火柴梗燃烧是因为温度达到了它们各自的___ __。 ②写出快速产生助燃剂的化学方程式:___ __ __ __ _。

16.(6分)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当前人类面临着空气污染、“温室效应”加剧等一系列的大气环境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 __(填字母序号)。 A.氮气 C.二氧化硫

B.水蒸气 D.二氧化氮

(2)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当打开K,反应一段时间后,B处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处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的物质是__ ___;写出C处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 __ __ __ __ __ _。

17.(6分)如图是某人在平常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请回答:

(1)曲线BC段表示___ _ (填“吸气”或“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 (2)在曲线AB段的变化中,胸腔的体积___ __(填“增大”或“减小”)。

(3)图中C点表示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此时肺内气压__ 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

18.(10分)科学活动小组为了探索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注: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1)实验前应对植物进行暗处理,以运走或耗尽叶片中原有的___ ___。

(2)取图甲的叶片放入图乙所示装置中进行脱色,A、B两烧杯中,__ ___烧杯中的液体是酒精。

(3)脱色并清洗后滴加碘液,图甲中__ __叶片会变蓝,从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__ __

___作为原料。

(4)叶片A的绿色部分与非绿色部分对照,可以证明___ __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9.(12分)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选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 ___(填字母);若要收集氧气做

铁丝燃烧实验,最好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 __(填字母),此时判断氧气已集满的现象是__ __ __ __ __ __;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G装置的__ __(填“①”或“②”)端进入。

(2)某同学在实验室用装置C制取CO2,装置C与装置B相比其明显的优点是__ __ __ __ __ __ __ __ 。该同学用H装置来测量反应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装置内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 __ __ __ __ 。

20.(8分)农业生产中为了获得高产量,就要设法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此很感兴趣,开展了“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实验。

【实验原理】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检测氧气的释放速率来测定;植物叶片产生的氧气附着在叶片上,会使叶片在液体中上浮。

【实验器材】长势相似的绿萝叶片、不同浓度NaHCO3溶液(可分解释放CO2)、注射器、打孔器、如图所示的实验台(不同高度放有三组烧杯,底部有LED灯带)等。

【实验步骤】

(1)用打孔器在绿萝叶片上取大小相同的小圆叶片若干,用注射器排出叶片细胞间隙的气体,使叶片在蒸馏水中都能下沉;

(2)在同一高度的每组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NaHCO3溶液(不考虑溶液密度差异),然后用镊子将小圆叶片放入烧杯中,每个烧杯10片;

(3)三组烧杯都设置好后,点亮LED灯带(灯带的光强相同),记录每个烧杯中有8片小圆叶片上浮到水面所需的时间。时间越长,表示光合作用强度越__ __。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实验中设置的自变量有二氧化碳浓度和__ __。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3章达标检测试卷(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sgzh00p1t55mbv23rb17u3cm9b9nu004os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