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2年幼儿师范教育学生水平检测
幼儿心理学试题卷(一年级)(1)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规定的位置。
2、本试卷共9页(试题卷5页,答题卷4页),六个大题,满分为100分。本试卷在100分钟内完成,闭卷。
3、答选择题、判断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的答案选项。答其它题型时,必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所规定的位置上。请注意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只上交答题卷。
一、 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填上正确答
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根据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_______岁属于儿童期。 2.幼儿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 3.对幼儿来说最易辨别的几何图形是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是幼儿特殊的记忆现象。
5.幼儿掌握的概念有限,主要掌握的是___________概念。
6. _______________的发展,是幼儿情绪发展的核心,也是个体情绪发展的高级阶段。
7.三岁到四岁是幼儿词汇量___________的时期。 8. 影响幼儿无意识记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 9.________是幼儿时期同伴交往的最主要方式。
10._____________通常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 二、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
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11.心理活动的器官是( )
A.心脏 B.脑 C.感觉器官 D.神经细胞
12.幼儿一般来说 占主导, 效果好。 A无意识记,机械识记 B 无意识记,有意识记 C意义识记 意义识记, D 无意识记,无意识记
13.1882年,根据对自己孩子的三年观察,发表了《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的心理学家是( )。
A.巴甫洛夫 B.冯特 C.皮亚杰 D.普莱尔 14. 对新生儿和婴儿来说,他们心理的主导活动是( ) A.心理过程 B.思维 C.情感 D.感知觉 15. 幼儿的视觉发展的特点正确的是( )
①年龄越小视力越好 ②年龄越大视力越好 ③年龄越小辨色力越好 ④年龄越大辨色力越好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6.幼儿开始辨别左右的年龄是( )。
A.3岁 B.4岁 C.5岁 D.7~9岁 17.识记后在下列时间遗忘速率最快的是( )。
A.20-30分钟 B.第一天 C.前两天 D.第一周 18.婴儿想吃饼干了,对妈妈说,“饼饼”。这属于 。 A复合句
B单词句
C
双词句
D 简单句
19.医生看病时,通过看化验的血常规报告来判断病人有无感染。反映出了思维的( )的特点。
A.概括性 B.灵活性 C.间接性 D.组织性 20.智慧动作的出现,标志着儿童( )的发生。
A.具体形象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直觉行动思维 D.创造性思维
2
21.幼儿( )的发展,突出表现在他们很喜欢提问题,并由于提问和得到满意的回答而感愉快;同时,幼儿的喜爱进行各种智力游戏,或者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活动。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好奇感
22. 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成为儿童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A.丰富性 B.深刻化 C.社会化 D.自我调节化 23. 下列哪种活动不能充分反映儿童的形象思维?( )
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 B.给玩具娃娃穿衣、喂奶 C. 儿童能算出2+3=5 D.搭积木 24. 凡是幼儿能理解也用对了的词,我们称之为( )。
A.实词 B. 积极词汇 C.消极词汇 D.虚词
25.儿童最初的语言称为( ),这种语言主要是自己与自己交流而用的,对自己的行为具有调节功能。
A.社会化语言 B.自我中心语言 C.外部语言 D.内部语言 26.养育者对孩子的表情和发出的各种信号极为敏感,鼓励孩子进行探究,乐于跟孩子进行亲密接触,经常关注孩子的反应和需求,并能够给予恰当的满足。孩子从父母那里可以获得理解、支持和帮助。孩子易形成( )。 A.回避型依恋 B.矛盾型依恋 C.安全型依恋 D.不安全依 27.教师可以用( )来培养幼儿的情感能力。
A.认知策略 B.情感策略 C.行为策略 D.ABC均可 28.幼儿关于行为的认识是具体的、特殊的、肤浅的,只能根据人们行为的表面现象和某些外部特点以及行为的直接后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这体现了幼儿道德发展( )的特点。
A.具体性 B.他律性 C.模仿性 D.情绪性
3
三、 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正确的选“√”,
错误的选“×”符号。多选、错判或未判均无分。
29、心理现象即心理活动,也就是心理过程,它包括“知”、“情”、“意”和个性心理。 ( )
30.只要有了客观现实和正常的人脑,就必定产生相应的心理。( ) 31.离开了自然环境,人就无法生存,也就谈不上心理活动,因此物质环境比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更重要。 ( )
32.人的心理是以映象的形式在头脑里反映客观现实的。人的心理并不是客观现实本身,而是客观现实在头脑中的映象。( )
33.就婴幼儿的心理来讲,表现为儿童来到这个世界,大脑是一张白纸.( ) 34.新生儿一出生就能听到声音,所以他们的听力要比成人敏锐。( ) 35.幼儿有意识记的效果,受活动动机和活动性质制约。通常,游戏的方式比学习的方式效果要好。( )
36. 当一种刺激反复出现时,刺激产生的反应会逐渐减弱,这就叫习惯化。( )
37、儿童亲社会行为主要指向教师,少数指向同伴。( )
38、亲社会行为归属于社会行为的范畴,是道德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指标,又是社会化的结果。( ) 39、心理是所以生命物质的特性。
40. 许多研究表明幼儿对处于开始部位和结尾部位的信息再现效果明显不如中间部位的信息。这种现象称为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 41..对同伴的积极情感可以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在幼儿年龄阶段,非言语的形式更多些。( )
42. 儿童思维发展的三个水平,就发展进程来说是不可逆的。就发展的成果来说,又是互相排斥的。也就是说,思维发展进入高一级水平后,以前的发
4
展成果就消失了。( )
43.“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就是一种移情的表现。 ( ) 44. 改变认知和学会合理认知,是情绪调控的重要方法。( ) 45.每个孩子在生活中都会经历消极情绪,这些不良情绪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极为正常的,这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 )
46.四岁以上儿童一般还不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 47.大约到3-4岁,儿童的自我中心语言逐渐向社会化语言过渡。( ) 48.在儿童与同伴交往的问题上,成人的鼓励是去教孩子玩,不是去教孩子怎么和他的同伴玩。( )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49.认知 50.年龄特征 51.儿童社会化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52.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有哪些?
53.列举出五点幼儿与成人在感知、记忆、思维上的不同之处。 54.影响幼儿道德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55、试述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