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虚空间的意指过程
摘要:运用意指作用中所传达的审美特质和构成法则来重新审视现代产品的虚空间设计。从学科背景出发,试图挖掘产品虚空间新的内容属性以适用于当今产品设计的发展;从产品的设计法则入手,探析产品虚空间的意指过程并逐步明晰出一个基于中国传统虚空理念的产品设计新指向。
关键词:产品、虚空间、设计、意指作用
目录
1.符号学意指作用
1.1概述
1.1.1主要观点
1.1.2研究对象
1.2特点
1.2.1双重性
1.2.2功用性
1.2.3时空性
1.2.4文化性
2.产品意指的可行性
2.1现实意义
2.1.1经济需要
2.1.2文化需要
2.1.3审美需要
2.2学科关联
3.产品虚空间设计
3.1.产品虚空间的概念
3.2产品虚空间设计特点
3.2.1功能完整性
3.2.2事理相关性
3.2.3文化传播性
3.3产品虚空间表现形式
3.3.1平面角度
3.3.2立体角度
3.3.3平面和立体两个角度3.4产品虚空间的意指过程
3.2.1指示性意指
3.2.2情趣化意指
4.结语
1.符号学意指作用
1.1概述
索绪尔认为, 能指和所指的统一才构成符号, 强调不能离开意指关系去谈论符号。“能指”之所以为“能指”是因为它具有意指他物的意指功能才成为“能指”。在索绪尔的基础上,巴尔特提出“意指, 也就是说: 可以意味的东西和可以被意味的东西的结合体; 也还可以说: 既不是形式也不是内容, 而是从形式到内容的过程。”[1]。它既可以指形成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体的过程又可以指形成后,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在这里我们不的不说到巴尔特提出的第二级意指系统。“能指”并不因为找到了所指而停止了意指活动, 而是“与所指一起向一个更大、更新的符号的构成因素——能指转化, 使第二性符号系统能从语言结构以外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得到新的意义。”[2]由此看出传统语言符号学揭示了符号的普适性,认为“意指之物”与“被意指之物”都是泛指世间一切事物、行为, 甚至更加抽象的心理现象。但是它们之间又是不对称的。作为“被意指之物”必须具有客观物质性, 而与相对应的“意指之物”既可以是客观存在的东西, 也可以是某人心中的意象或观念。即不能无中生有。而皮尔斯强调, “一个符号是这样一种东西, 它对于某个人来说是以某种关系或某种能力存在的某种事物”[3]他认为意指是语言符号的基本功能, 而这种意指关系由语言符号的具体意指活动体现。意识只有借助符号的指涉作用才能对其反映的对象进行更深层的分析、综合和解释, 进而可以表述该对象, 并根据对对象符号的解释而在实践中作用于对象。此时, 反映对象变成了意指对象, 而意识中的意向、情绪和思想成为连接符号与对象的意指根据,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符号意指活动。[4]在这里,皮尔斯为意指过程添加了特定环境下不同人的主观意识作为意指作用过程中意指根据,考虑了特定时空上的主观因素,意指作用不仅仅是意指物和被意指物之间的较量。
1.2特点
1.2.1双重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