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课文插图如何教好低年级语文教学
课文插图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往往显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它有铺垫导引、烘托主题、增加情趣的功能。课文插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合理使用插图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等方面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低年级学生都是七、八岁左右的孩子,思维能力弱,但感性认识相对较强,课文中色彩鲜艳、形象生动逼真的插图格外被小学生所喜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好教材中的插图,不仅能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强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还能在满足学生对插图好奇的情况下提高课堂效率。 一、课文插图引用力求灵活性
1、开头引用,唤起“阅读期待”。教学时,我们把课文插图的引用安排在课堂的开头,这样的设计针对学生潜心学文,找准感情基调,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是有很大帮助的。图文并茂的课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学习效果相对就好。究其原因,是因为插图比文字更为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学生观察、利用插图,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射出学生对这课文的相对喜欢,给学生多一个理解课文的机会,也就增强了学生的一分学习兴趣。如《小雨点》这篇课文,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平凡可爱的小雨点落在池塘里的荷叶上奏出了悦耳的乐曲的情
景。这节课上,我没有逐字逐句地学习,而是在屏幕上出示了课文的插图问学生:同学们,这幅图美不美?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学生兴趣盎然,睁大眼睛仔细地观察插图。在学生的感官得到满足之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意,然后,我再一段一段地理解课文。这样,便自然地把学生带进了作者描写的课文中,并体会了作者生动的语言。
2、乘势插入,巧妙释词。词语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如《面对夜莺感到羞愧》一文,学生读后质疑:“羞愧是什么意思?”我乘势请学生看插图,小女孩不好意思的红着脸捡起扔到灌木丛中的垃圾图片,孩子们一下子就知道了“羞愧”这个词的意思原来是“不好意思”“难为情”,结果这个词意就这样轻松解决了。
3、延伸拓展,启发想象。爱想象是孩子们的特点。色彩斑斓的插图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给他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观察图上能看到的东西外,还要启发学生想象图上没有出现的东西,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课文插图引用力求多样性
所谓多样性地引用课文插图资源,指的是在不喧宾夺主的前提下,通过仔细观察、发挥想象、认真比较,使学生的思维想象和语言表达相结合,自由想象、自由表达。发展语言和思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地利用插图这一让学生想象力的产物,配以恰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技巧,
启发学生。学生凭借画面的景象,去创造性的扩展故事情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丰富了艺术想象力。比如《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的插图画的那个人看着瓜架上挂着的小葫芦的情景,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那个人会怎么做?会说些什么?从插图诱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所以说,巧用插图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提供了思想上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情境。
小学低年级课文虽然都很短小,但却包含着很深刻的意义。单凭文字去理解内容,低年级的学生很难做到,而巧妙地运用插图,则能化难为易。例如《雪地里的小画家》这首短诗,介绍了几种动物的脚印像什么。插图上画的小马、小鸡、小鸭和小狗在雪地里开心地看着各自的脚印。学生读完课文后觉得很有趣,我立即让学生看课文插图,并启发学生想象:这时什么季节,这些小动物是怎样碰面的;他们在一起会说些什么,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这个话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有的想象自己是图中那匹小马,跑着叫着从家里出来,看到小鸭,马上热情地和它打招呼。这时,小马发现了地上美丽的脚印,于是在雪地上作起画来。不一会儿,小鸡来了,小狗也来了。他们愉快地画啊笑啊,极富想象力。这样,学生在想象的同时也懂得了课文所要表达的内容。
三、利用插图提高学生复述、背诵课文的效果
低年级教材中有些课文相对较长,故事性也很强,而文中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