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古代诗歌鉴赏之答题方法(文字)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4 2:34: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之答题方法

(一)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篇

【常见题型分析】

1、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2、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表达效果。

3、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诗的诗眼是什么?

5、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怎样炼字】

1、关照诗中重点动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2、关注诗中修饰语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关注特殊词 (叠词、拟声词、颜色词、数字词等)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一剪梅 舟过吴江

[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筝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答题步骤】

第一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

第二步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描景象)

第三步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 【这样写答案】

某字词有……的含义,采用……修辞手法,化……为……{释含义、明手法},写出了……情形, {描景象},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同时在结构上还照应了(前)后文的……(或“为……做了铺垫”){表感情、谈作用}。 【示例1】

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头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1 / 8

【示例2】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题目:该诗第二句中的“挂”字用得很传神,请说出它的妙处。 【答案】“挂”在此处是“悬挂”之意,采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化动为静,写出了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和远看时的特有形态,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瀑布的喜爱之情。 【示例3】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案】“网”,是网住的意思。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描写景象) 。这个想象、比喻(明手法)非常生动、新奇,由愁绪之网到雨丝之网,是诗人愁绪的具体化、形象化(结合情感点明作用)。

(二)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分析

1、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常见考题设置】 (1)、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提问方式:分析诗或词中诗人所塑造的形象? 【答题思路】

第一步 人物特点+身份地位

(特点如:不慕权贵 、忧国忧民、寄情山水等 身份如:英雄、游子、思妇、隐者、征人等) 第二步 结合诗句翻译、分析其特征(表达技巧)

第三步 分析人物形象所表达的作者或抒情主人公情感或这一人物形象在诗中的作用。 【这样写答案】

本诗刻画了 形象。诗中 词句 体

现了这一特点,表现了诗人 的情感(或在诗中有 作用)。 【示例1】

玉阶怨

谢眺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注释]玉阶怨:属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所存歌辞看,主要是写\宫怨\的。 (1)谢眺的《玉阶怨》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彻夜不眠的思妇形象。萤虫飞回休息,说明夜已经很深了,主人公

2 / 8

借着缝制衣服来打发时光,表现了她对爱人的思念。诗人借思妇这一形象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 【示例2】

访隐者

宋 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1、坞:山坳。 2、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案】三四两句,写出一个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隐者形象。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热衷归隐,不迷恋世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示例3】

秋夜曲

唐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诗歌的抒情主人公是个什么身份的人?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中的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从“征衣未寄”可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夜何长”“通夕”表现了她一夜未眠,曲折地反映了夜的凄清,人的孤寂;而“莫飞霜”则表现她对“征人”的关心和惦念。诗歌表现她因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她对丈夫的关心、思念之情。

【古诗中常见人物形象概括】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2、景物形象

【高考常见考题分析】 第一种类型的考题 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或某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步骤

①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时间+地点+特征)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常用术语: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 ②结合诗句用较优美且富有文采的文字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3 / 8

③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类型的考题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简要分析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 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看写景的顺序:高低、远近、内外、整体局部;俯视、仰望、远眺、近观等词语。 2、看描景的角度:或形、声、色兼俱,或视觉、听觉、嗅觉综合运用,使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和谐感,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3、看手法:修辞(比喻、比拟、夸张……),表现手法(衬托、对比、动静结合、情景结合、虚实相生、点面结合、侧面描写……) 第三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描写的景物(或景物的特点)有何作用?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写景的目的是什么?描写某一景物有何好处? 1、渲染 气氛、烘托 心情 2、为人物活动提供 背景、环境 3、衬托人物的 气节、品质、性格 4、奠定 感情基调 5、为下文 做铺垫

6、借 景抒 情、以 景衬 情。 【示例1】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甫

糁(sǎn)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用简括的语言说说该诗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答案】①描写了一幅初夏(暮春)郊野安详、静谧的图景。②杨花飞舞铺满小径,溪中荷叶密密相依,好象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笋根悄悄探头,沙上野鸭母子相依而眠。③表现了作者闲适愉悦的心情。 【示例2】

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③④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低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答案】①这画面呈现出的是秋季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②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走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③表达了诗人对山村田野生活的喜爱,对李世南高超画扇技艺的敬佩与赞美。 【示例3】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4 / 8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从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中任选其一,对景物描写的特点作具体的赏析。

【答案】颔联写作者赴山居途中所见,是近景。苍苍古树生长于石缝之中,仿佛与石连为一体;泉水湍急而清澈,水底的沙石清晰可见。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山中特有的景物,表现了山居环境的古朴、清幽。

或:颈联写作者在山中看到的远景。 一场春雨悄然而至,众多的山峰在雨中显得幽暗;山中云雾弥漫,那通往山居的小路弯弯曲曲延伸到云雾深处。这两句描绘了山居环境的高峻、幽深、奇特。 【示例4】

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

黄机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注:1、仪真:今江苏仪征市,处长江北岸,是南宋御金的前线。 2、黄机:南宋爱国词人

思考:上片描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上片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江水汹涌翻腾的景象。诗人夜泊江湾,水底鱼龙翻动,狂风卷地,巨浪高如房屋,场面惊心动魂。以江水汹涌烘托内心无法派遣的忧愤,为下片诗人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愤与不满作铺垫。 3、事物形象

【常见高考题型】

(1)、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作用? (2)、某物象有什么特征? (3)、某物象象征什么? (4)、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 (5)、简析某句中的物象。 【答题思路】 (1)、事物形象题型答题思路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2)、刻画事物形象方法题型答题思路

古诗刻画事物形象,展示特征的方法,主要有:?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解答这类题目,可按照如下思路进行:

①阅读诗歌,找出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仔细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②结合诗句分析运用的表现技巧及其所表现的具体内容。

③指出这种手法的运用表现了诗人(人物)怎样的心理、感情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④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3)、事物形象的比较题型答题思路

5 / 8

搜索更多关于: 古代诗歌鉴赏之答题方法(文字) 的文档
古代诗歌鉴赏之答题方法(文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snwe1ji903gznb0gt563y3j84vsq000agp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