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促进家校合作的几点建议
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肩负着帮助儿童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职责,学校必须主动地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及家庭方面的力量来更为有效的来教育和帮助儿童健康的发展。基于城镇化进程新趋势的时代背景,目前小学家校合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7一是教师对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认识存在误区。二是教师选择主动沟通与合作的对象过于单一。在家长层面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教育子女的知识,对家校合作的认识不够。二是沟通对象单一,缺乏互动。学校主导家校活动的各个方面,学校是在自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来培养学生开展学校活动的,学校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学生及家长的情况,给家长提供参与教育子女的机会及为其家庭适当的支持,协力做好儿童的教育。
一.转变观念,树立平等的伙伴关系
传统的教育中,学校始终保持权威的地位,是担任儿童教育的权威者,家长在教育只是充当与配角的角色。而在新时期的教育趋势及需求下,这一层关系将发生重大的转变,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家长与教师将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帮助的两个团体。家校合作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是现代学校发展的一个显着的特点,学校要转变观念,从自我封闭的管理形式走向开放、民主和多元化的管理形式,与家长建立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
二.拓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领域,建立家校合作的内容模式
(转引苗建玲,2008)世界首屈一指的家校合作研究重镇的约翰.霍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的爱诗坦(Joycel L.Epstein)所主持的家庭、学校及社区合作伙伴中心(Center onSchool,Fami ly,and Community Partner Ships)的研究提出的家校合作的六大领域成为许多学校研究的基础:l、亲职教育2、建立家校沟通机制3、家长协助子女学习4、家长义务工作5、家长参与校政6、学校与社区建立协作关系。这六大领域反应美国家校合作的发展历程,可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学校教育的需求,家校合作的范围不断的扩展,
其合作的机制不断的完善。而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家校合作所面临的这些问题,使得学校需要更进一步的去思考根据自身学校的特点可以开展哪些家校合作活动,如何去建立适合自身学校特点的家校合作机制。
学校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学校要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明文规定家长可以参与学校教育权利的范围,及家长的义务与责任。其次,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组织,如家长委员会,让其参与学校教育决策、教育、监督、评价和反馈,让其发挥真正的作用。再次,建立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良好运行机制,学校建立家长沟通与交流的渠道,如家长会、家访和校讯通的,保持学校与家长信息沟通的畅通;同时学校要开发定期与家长沟通的方案,使教师与家长能够坐下来交流与深入探讨儿童的教育问题;建立家校合作的反馈机制,做好家长与教师参与家校合作反馈机制。
三.加强家校合作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
制度的保障是家校合作的开展的有力保证,学校为保证家校合作能够顺利开展及有效的延续下去,必须制定相应的家校合作的规章制度。有学者提出这些制度的建立要名分细则,如在建立这些制度时,首先要明确家校合作中各方的角色和职责的分配;其次要明确日常事物处理的程序和步骤,让家长和教师有章可循;再次,规定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权利及义务,保证其主动的参与权利。最后,对每个阶段的合作的目标,设计有效的工作计划和有效的反馈机制。这些都是从宏观的来保证家校合作的开展,但是从台湾及国外的经验来看要保证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活动中来,除了制度的保障需要建立家长的组织,如建立家长委员会,一般家长委员会是由学校德育室牵头,全校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发挥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功能的组织。家长委员会的成立将会成为学校与学生、家长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不仅可以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协助学校搞好有关工作外,同时可以成为学校教育及学校建设的有利监督者与促进者。对于家长委员会所开展的家校合作活动的内容可以根据学校与学生、家长的需求来设定,对于具体的相关工作的开展可以建立家长委员会制度来保证其有效的实施。
四.开发利用资源,建立多层次的家校合作模式
学校开展家校合作活动应该着眼于三个层次:第一是学生的发展;二关注家长的成长;第三,学校的发展。学校应该转变,开放思想,将家校合作提高到学校发展这一层次来开展,开发及利用学校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及社区资源来支持家校合作活动的开展,并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开发适合学校发展的家校合作的模式。基于学校发展的视角,学校教师要将家长是为合作伙伴,参与子女的教育中。台湾学者有将家校合作分为两种范畴:一是以学校为本位的校内合作;二是以家庭为本位的校外合作。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包括六个层级:层次一,家校双向的沟通,从国内家校合作的现状看,大多数只停留在这一层级,家长与教师沟通通过校讯通,电话交谈,或者家长会来沟通学生的情况。层次二,协助子女的学习,家长是家庭教育的督导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层次三,参与家长组织和活动,参与家长委员会组织及学校举行的家长的培训活动,甚至有些家长可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些都有助于家长认识和参与学校的教育,有助于家长的发展。层次四,协助学校运作,在本研究的调查发现,家长不会有更为深层次的参与到学校的运作中,但是家长是学校开展活动非常重要的资源,若能充分的组织与利用可以促进学校与家长的合作。层次四,咨询校政策,可以推行校本的管理,家长可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宝贵的意见。层次六,参与决策,目前在国内家长参与学校决策的情况非常之少,若家长能参与到这个层次无非代表学校管理更为的开放,真正达到家校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从研究结果上看,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的层次还只处于最初几层,学校需要发展出适合本校情况的家校合作的模式,以促进学校的发展。
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指导,开展丰富多样的家校合作活动
在家校合作活动中,由于教师对家校合作认识的不足,使得家校双方的合作的主动性不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开展家校合作活动的内容过于狭隘,多数只是停留在学生学习成绩及行为与道德习惯上的沟通,选择沟通与合作的方式也过于单一。因此学校要对教师开展家
校合作的培训,如对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让教师在解决儿童各方面的问题上有更强的专业能力,可以做相应家长的指导。鼓励教师多与家长沟通,探讨解决教育中所遇到的困惑。同时学校可以提供相应有关与儿童沟通的技巧、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为个别学生制定适合的教育计划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内容,这是确保能够有效开展家校合作活动的重要前提条件。
同时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开展丰富多样的家校合作活动,定期举办学校开放日,有计划、有目的的让多数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儿童一起互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响应家长的建议,做好学校校讯通的工作,不仅要求教师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同时要让家长对校讯通有及时的回馈,并做好有关校讯通的个案的管理工作,有利于对学生长期档案的建立。
六.为家长提供相应培训,提高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
由于城市化进程中,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使得家庭知识文化氛围及对子女教育存在较大的差异。多数家长的文化程度并不高,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缺乏合作意识和知识文化水平等的限制,很难参与到家校合作的活动中来。为提高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及提高家校合作活动的效果,学校可以为家长提供多方面的培训。如:开展亲职教育课程培训,提供为人父母技巧的培训。让父母通过亲职教育掌握必要的教育学及心理学的知识,让父母更为的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教育子女的策略及与子女沟通交流的策略。让家长明确参与子女教育的义务及积极性,提高其参与家校合作的意识,提高参与家校合作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张瑜.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家校合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硕士论文,2008
黄敏菁.建构家校合作与小区资源整合推动家庭教育之探讨[J].网络社会通讯期
刊,2008(68)
吴迅荣.推动家校合作:教育的专业[J].教师中心传真,2000,(34):14,香港。 邹彬.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