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6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2:22:0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6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码:2505; 课程代码:01737;

适用专业及层次:学前教育专科; 考试形式及比例:形考(30%、纸考)、终考(70%、纸考)。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尊重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在肯定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的行为作出补充和调整,在维护儿童的自主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渗透课程的要求。这体现了学前儿童教育的(C)原则。 A.情感支持 B.一致性 C.正面教育 D.实践性

2.儿童有充分适当的身体活动,攻击性行为与捣乱行为就大大减少。这表明(D)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A.认知发展水平 B.气质类型 C环境因素 D.生理成熟

3.儿童社会行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体验自己的行动后果或通过观察别人的行动及他们所引起的后果而进行学习的。这是(B)的主要理论假设。 A.精神分析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认知发展理论 D.现代生态学理论 4.安斯沃斯等人把儿童依恋分为(B)两大类型。 A.回避型与拒绝型 B.安全型与不安全型 C.积极型与消极型 D.主动型与被动型

5.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建构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是(D)。

A.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要求,在目标的制定中应考虑到这种层次的差异,不能以同一标准对待所有年龄段的孩子

B.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横向的类别整合包括儿童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三方面发展目标的整合,还包括家庭、社会与幼儿园的社会教育目标要基本一致

C.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应当是社会教育领域中最基础的、启蒙性的目标 D.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一经确立就是固定不变的,具有稳定性 6.儿童情感类活动设计要注意的问题中不包括(B)。 A.注重情感体验 B.注重前期经验积累 C.激发儿童共情 D.帮助儿童表达

7.以下不属于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的特征的是(A)。 A.行为不足 B.不受普遍方法控制的行为 C.持久性的困难 D.不理会现实 二、是非判断题

8.婴儿自我认识的发生的趋势是:戏物(镜子)一相倚性探究一与镜像“伙伴”游戏一自我认识出现。(×)

9.幼儿为了获得某个物品而作出抢夺、推搡等动作,这属于敌意性攻击性行为。(×) 10.在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好孩子定向”是第3阶段的特征。 (√) 11.婴儿的陌生人焦虑一般发生在6个月左右。(√) 12.3岁儿童的羞愧感已经与恐惧感完全分离。(×)

13.我国学者的研究发现,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分享行为最为常见。(×) 14.我国的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 15.强化法既能形成道德他律,也能帮助幼儿形成道德自律。(×) 16.儿童与自我的关系是所有社会关系的基础。(√)

17.尽可能注重从当地的社会资源中挖掘和选择有价值的教育内容,这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生活性与适宜性原则。(√)

18.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为基础进行教育内容的组织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主要策略。(×)

1

19.依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正面教育原则,教师对儿童的优点和进步要进行频繁地鼓励和表扬。(×) 20.超超在擦自己的桌子时把抹布里的水挤在教室的桌子上,后又边跑边挤水,把教室地板弄湿一大片,老师制止了他的行为,并要求他拿于抹布把弄湿的桌子和地板擦干净。老师对超超行为的指导方法属于自然后果法。(×)

21.使用代币疗法时,代币必须是马上可以利用的实物或象征性的东西。(√)

22.运用行为评价法时,行为反馈要及时出现在学前儿童好的或不良的行为之后。(√) 三、简答题

23.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情感支持原则的内涵及其应用要求。

答:情感支持原则是指通过爱与关心来建立老师与学前儿童间的双向接纳关系,为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坚持这一原则是因为学前儿童的社会学习具有强烈的情感驱动性。

实施这一原则应注意以下两点:(1)投入积极的情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但要注意把握分寸,不能溺爱或偏爱;(2)激发儿童良好的社会情感,以此带动儿童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的发展。为此,教师必须投入真情实感。

24.简述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主要内容。

答:(1)共情。一般认为,共情是对他人状态的一种替代性情感反应和体验,即由他人的情绪情感引起的与之一致的情绪和情感反应,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情感。共情可以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并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羞愧感。羞愧感是个人知觉到自己在一定情境中的行动与这种情境要求的合理的、道德的、或公认的行动标准相背离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道德良知发展的基础。

(3)内疚感。内疚感是个体对自己的过错或过失的感知。个体的行为违反了内部道德准则时,就产生了悔恨自责的内疚情感,与羞愧感的差别在于它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个体行为达不到自己内心理想要求时产生。而羞愧感更多是因为达不到外部要求时产生。 25.应从哪些方面对社会教育活动中的儿童学习进行评价? 答:(1)儿童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度;(2)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情感态度;(3)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互动程度;(4)儿童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学习习惯。 四、案例分析题

26.要午睡了,阳台上看书的二三十个孩子开始整理图书搬椅子回教室,教室的门一次却只能容纳两个孩子。当时已走到门口的轩轩忽然停下,而其后的亮亮正抱着椅子快速地走来。看见停住的轩轩,他脚步不停直接撞了上去。轩轩被撞哭,亮亮却理直气壮地说:“大家都回教室,你干吗不进去?”轩轩哭着说:“我忘了放书。”

(1)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原因;(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

(1)可能原因:A活动规则有待完善,狭窄的教室门容易引发冲撞事件,需要改变搬椅子的时间或规则。B幼儿活动协调力有限,还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行为;C、幼儿还没有理性解决冲突的能力;

(2)对事件的处理。参考方法A安慰凡凡(安抚受伤者,平稳情绪)B引导理直壮的南南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让孩子意识到合理的伤人也是不对的);C引导小朋友讨论我们遇到类似问题时该如何处理(让小朋友自己商讨问题解决的办法,学习理性的处理冲突);D、请两位当事者讲讲自己的看法与想法(学习沟通与了解对方的感受) (事件处理要遵循教育性原则,处理方式既能体现老师的主导性,也能体现孩子的主动性并让孩子有反思有学习;对事件处理的原因分析合理即可得分。(7分)) 五、应用题

27.请为中班幼儿设计一个“我来帮助你”主题之下的社会性教学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活动内容与主题密切相关;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活动目标:

1、知道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2

2016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t8ej9izwf3ef8l940oa3cwgi893hn006dr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