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十、(2008年荷泽市)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 以其境过清 ( ) ② 不可名状 (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十一、(2014聊城市)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0题。
(一)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悄怆幽邃( ) ...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7.结合选文,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2分)
5 / 5
乙文:
(二)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王侍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②顾:表示轻微的转折。③望:奢望。④厚:丰厚。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朝廷方治朋党( ) ②顾质何敢望之( ) ..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10.王质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十二、(2008郴州市)
〖甲〗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小石潭记(节选)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2.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微斯人 .. ③以其境过清 ④乃记之而去 ..
A.探求 稍微 冷清 离开 B.探求 没有 冷清 离开 C.请教 没有 清白 走了 D.请求 一点点 冷清 离开 13.辨析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不可久居 ..B.是 是进亦忧,退亦忧 问今是何世 ..C.去 乃记之而去 游人去而禽鸟乐 ..D.异 或异二者之为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4.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异二者之为 译: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 B.处江湖之远 译:住在很远的江湖上。
C.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 D.以其境过清 译:这里的环境有青青的草。 15.对以上两个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6 / 6
④
②
③
①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
C.甲文中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 D.〖甲〗、〖乙〗两文的作者范仲淹、柳宗元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十三、(宁德市·2011)(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9题。(17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4分)
⑴弈者胜( ) ⑵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⑶皆若空游无所依( ) ⑷以其境过清 ( ) ..6.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 ⑵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译文: 7.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第一段主要描绘了滁州人民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从侧面反映了滁州政治清明的景象。 B.甲文第二段从“已而夕阳在山”到“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写了山林夕照全景。
C.乙文第一段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鱼儿在空中游动的景象。
D.乙文第一段“似与游者相乐”一句描绘了游鱼自由闲适的神韵,也表现了作者此时喜悦的心情。 8.乙文对鱼的描写静中有动,更显出环境的幽静。甲文也运用了动静结合手法来表现山林幽静的语句是“ ”。(用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9.甲乙两文作者都有被贬谪的经历,但两人又有着不同的胸怀意趣,请根据文意简要谈谈两人当时各自的心情。(4分)
答:
7 / 7
《小石潭记》参考答案
一、(09浙江衢州)17.(1)向西 (2)砍伐 (3)呆呆的样子 (4)参差不齐 18.A (“之”代指水声) 19.(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0.孤独忧伤(凄凉)
二、(09上海)9.柳宗元《江雪》、《捕蛇者说》等
10.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 11.B(应为小溪的岸势,参差不齐)
三、(2006·梧州市)7、(3分)A 翕忽(hū)
8、(3分)D (介词,因为A介词,把B 连词,表顺承关系 C连词,表目的,来) 9、(4分)(1)(2分)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倒映在石底上。 (2)(2分)那石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10、(2分) 评分点:指出特点(1分),分析(1分)。
示例: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抓住了它的特征,用了 “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四、(2009·崇左市)8.A 大约 9、青葱的树枝和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意思相近即可) 10、清澈的水、岩石、绿树(竹、藤)、鱼、溪水等(写对2个给1分)11、心乐之 悄怆幽邃 因为小石潭的幽静、寂寞、冷清的环境触发作者内心的隐痛和忧伤)
五、(2006·河北省) 5.(1分)柳宗元
6.(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4分)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 ②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8.(2分)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9.(3分)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0.(4分)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六、(孝感市·2011)
7.D(均为动词,随从,跟随 A动词,砍伐/动词,讨伐B介词,因为/介词,拿C动词,可以/副词,大约) 8.C(“明的暗的都能看见”错,应为“时隐时现” )9.D(应为环境寂静凄清,情绪孤寂悲凉)
10.柳宗元的“乐”是发现小石潭后暂时的自乐;欧阳修的“乐”既有山水之乐、太守自
8 /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