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2008年我院率先在福建省公立医院实施了主诊医师负责制(Attending)下的绩效分配方案,该方案改变了医院传统的分配方法,科室绩效分配从按病区、科室的收支结余与工作质量的分配模式,改为临床科室按主诊医生组、护理单元分配,主诊医生组、护理单元、医技科室全面采用主要工作量和质量指标进行考核,实行工分制,按主诊医生组、护理单元、医技科室所在单元得分高低分配的绩效分配模式。2015年起实行工资总额控制。
通过实施主诊医师负责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绩效分配制度的改革,主诊医师负责制强调绩效考核与主诊医师及主诊组的业绩挂钩。“按劳按质”分配打破了传统医疗管理模式下平均分配的局面,拉开不同层次人员、同层次不同工作量人员的收入差距,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2.原则
分级分类原则
工作人员按照专业技术、管理、工勤三类岗位及相关岗位等级分配绩效工资。
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建立按岗取酬、按工作业绩取酬、向临床一线倾斜、向工作效益倾斜
公益性原则
绩效工资分配与社会效益挂钩,突出公益目标完成情况。
、兼顾全员公平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考核指标明确、分配结果公开,确保绩效工资分配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2.原则
指标考核原则
建立健全绩效工资分配考核指标体系:服务效率指标;服务质量指标;工作效率指标;患者满意度指标等
合规性原则
严禁与所在科室收入直接挂钩;
严禁与药品收入挂钩;严禁实行科室承包、开单提成等分配方法。
成本核算原则
进行院科两级成本核算,建立主要成本考核指标;做到绩效工资分配与成本管控挂钩。
3.设计思路
结合主诊医师负责制考核需要,从以病区为单位计算绩效转变为以主诊医生组、护理单元分配绩效,医技科室、行政后勤不变根据主诊医生组、医技、护理、行政后勤人员往年人均绩效奖励水平、工资总额占比确定分配比例建立绩效分配考核指标库;医院管理者和专家共同参与选择关键指标;并结合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三甲医院评审要求调整指标收集往年基础数据,设计不同指标分值设置方案,通过大量模拟测算及调整,确定最终指标分值设置方案从按医疗收入的一定比例控制奖金发放额度转变为按绩效工资总量/工资总额控制总额控制分配对象分配比例
指标选择(工作量)
指标分值设置(工分制)
4.流程
(1)
(10)形成新的绩效分配方案核定发放额度形成绩效分配方案文件(2)
确定分配对象(3)(4)(5)
核定分配比例确定考核指标设置指标单位分值(9)(8)(7)(6)分析调整二次分配计算绩效统计数据按月分配绩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