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常温分离多井集气站原理流程图 (B)低温分离集气站原理流程图 (C)气田压气站原理流程图 (D)一口高压井引射一口低压井的工艺流程图
108、集气站场内不同压力等级的设备应分别设置安全阀,分离器或紧挨分离器的集气管道上安装安
全阀,安全阀的定压应控制在管道最大允许操作压力的( C )倍,且小于或等于分离器的设计压力。
(A)1.0 (B)1.0-1.05 (C)1.05-1.1 (D)1.1
AB002气井开采工艺
109、气层岩石不紧密,易坍塌的气井,气井工作制度应采取( B )。
(A)定井底渗滤速度制度 (B)定井壁压力梯度制度 (C)定井口(井底)压力制度 (D)定井底压差制度
110、在气田开采中、后期,气水同产井一般应用( A )生产较好。 (A)小油管 (B)大油管 (C)套管 (D)油套管
111、对碳酸盐岩进行酸化增产措施常用的酸液是( A )。
(A)盐酸 (B)土酸 (C)氢氟酸 (D)自生酸液
112、右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 D )。
(A)酸化压裂前的产气量 (B)酸化压裂中的产气量 (C)酸化压裂后的产气量 (D)酸化压裂的增产气量
AB003气井的垂直管流的概念
113、流动摩阻随流速、产量的增大而增大,气液混合物在油管中的上升速度为( B )。 (A)段柱流<气泡流<环雾流<雾流 (B)气泡流<段柱流<环雾流<雾流 (C)环雾流<雾流<气泡流<段柱流 (D)雾流<气泡流<段柱流<环雾流
11
第 11 页 共 81 页
114、气井垂直管流中举升能量主要来源是( D )。
(A)地层压力和气体膨胀能 (B)井口流动压力和气体膨胀能 (C)井底流压和井口流压 (D)井底流压和气体膨胀能
115、流体的重力与混液气体的( C )有关。
(A)体积 (B)质量 (C)密度 (D)温度
116、油管内径大小与滑脱损失之间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 )。
(A)油管内径越大,滑脱损失越大 (B)油管内径越大,滑脱损失越小 (C)油管内径越小,滑脱损失越大 (D)滑脱损失与油管内径大小无关
AB004气井的垂直管流流态
117、气井中的滑脱损失在各种流态中排列如下( C )。
(A)雾流>气泡流>段柱流>环雾流 (B)环雾流>雾流>气泡流>段柱流 (C)气泡流>段柱流>环雾流>雾流 (D)段柱流>气泡流>环雾流>雾流
118、当流体从地层中带入的能量( C )举升消耗的能量时,举升能正常进行。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接近
119、当气液体积比较大,流速较大时,则液体沿管壁上升,而气体在井筒中心流动,气流中还可能
含有液滴,称为( C )。
(A)气泡流 (B)段柱流 (C)环雾流 (D)雾流
120、右图中气体的流动形态表示( D )。
(A)气泡流 (B)段柱流 (C)环雾流 (D)雾流
AB005清管工艺流程
121、清管通球的目的是( A )。
(A)清除管内污物、杂质、减少管线内壁腐蚀 (B)清扫管内余气
(C)增加气体通过量 (D)平衡清管球前后压力差
122、根据管道输送介质的性质,视管道的输送效率和( D )确定合理的清管周期。 (A)输送气量 (B)长度 (C)压力 (D)压差
123、清管球指示器应安装在收球站球阀下游( D )的位置。
(A)3m (B)2.5m (C)2m (D)1m
124、清管过程中应随时掌握推球( C )的变化情况。
(A)流量 (B)压力 (C)压差 (D)温度
12
第 12 页 共 81 页
AB006清管工具分类
125、泡沫清管器与( A )清管器比较,具有很好的变形能力和弹性。
(A)刚性 (B)柔性 (C)球形 (D)椭圆形
126、通径小于250的湿原料气输送管道若采用收发球筒,不宜选用( C )。
(A)清管球 (B)高密度泡沫清管器 (C)钢丝刷清管器 (D)双向清管器
127、带有内壁涂层的管道尤其适宜使用( B )。
(A)塑料清管球 (B)泡沫清管器 (C)橡胶清管球 (D)皮碗清管器
128、目前集气干线清管作业时,普遍使用的清管器主要有橡胶清管球和( C )。 (A)钢架清管器 (B)合金清管器 (C)皮碗清管器 (D)充气清管器
AB007泡沫排水采气工作原理
129、使用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时,( B )不是泡沫排水采气井选择应具备的条件。 (A)油管鞋下到气层中部 (B)油管之间要畅通
343
(C)气井不能水淹停产 (D)水气比小于60 m/ 10m
3
130、弱喷及间喷产水井的排水,最大排水量120m/d,最大井深3500m左右,这种气井采用( B )
工艺为最佳。
(A)优选管柱排水采气 (B)泡沫排水采气 (C)气举排水采气 (D)活塞气举排水采气
131、油管鞋可下在气层的( B ),使产出的水全部能进入油管,不在井底聚积,否则达不到排除
积水的效果。
(A)上部 (B)中部 (C)下部 (D)任意部位 132、发泡剂加入浓度指每排出( C )水需加入的发泡剂升数。
(A)一百升 (B)一升 (C)一立方米 (D)十升
AB008气举排水采气工作原理
3
133、水淹井复产,大产水量气井助喷及气藏强排水,最大排水量400m/d,最大举升高度3500m,这
种气井采用( B )工艺为佳。
(A)泡沫排水采气 (B)气举排水采气 (C)活塞气举排水采气 (D)电潜泵排水采气
134、我国四川、辽河、中原等油气田都普遍采用连续气举的方式来排除井底积液。下图中的连续气
举装置为( A )。
(A)开式气举装置 (B)闭式气举装置 (C)半闭式气举装置 (D)半开式气举装置
135、使用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如气井产气量在( B ),可用高压高产排水装置。
4343
(A)1.0×10m/d (B)1.5×10m/d 134题 4343
(C)2.0×10m/d (D)2.5×10m/d
13
第 13 页 共 81 页
136、气举工艺参数的确定主要包括确定气举阀的安装深度和个数、( D )等。 (A)气室的充气压力 (B)气举阀的打开压力和关闭压力 (C)气举需要的最小气量 (D)A+B+C
AB009抽油机排水采气工作原理
3
137、水淹井复产,间喷井及低压产水井排水,最大排水量70m/d,液面在1000m~2000m左右,这种
井采用( A )工艺为佳。
(A)游梁抽油机排水采气 (B)活塞气举排水采气 (C)电潜泵排水采气 (D)射流泵排水采气
138、抽油机排水采气中,下泵深度要保证抽水时造成一定的( B ),能诱导气流入井。 (A)压力 (B)压差 (C)流量 (D)流速
139、采用抽油机排水采气,气井停产前有一定的压力和产气量,产水量一般在( C )。
3333
(A)20m/d-40m/d (B)25m/d-45m/d
3333
(C)30m/d-50m/d (D)35m/d-55m/d 140、采用抽油机排水采气,气井水淹后静液面足够高,抽油机的负荷能力能下到静液面以下( C )。 (A)150m-350m (B)200m-400m (C)300m-500m (D)400m-600m
AB010电潜泵排水采气工作原理
141、采用电潜泵排水采气,井深一般不超过( C )。
(A)3000m (B)3500m (C)4000m (D)4500m
142、电潜泵工作流程为( A )。
(A)气液分离器-多级离心泵-单流阀-泄流阀-油管-井口-排水管线 (B)气液分离器-单流阀-多级离心泵-泄流阀-油管-井口-排水管线 (C)气液分离器-多级离心泵-泄流阀-单流阀-油管-井口-排水管线 (D)气液分离器-泄流阀-多级离心泵-单流阀-油管-井口-排水管线
143、电潜泵供电流程为( C )。
(A)地面电网-控制器-变压器-接线盒-电缆-电机 (B)地面电网-接线盒-变压器-控制器-电缆-电机 (C)地面电网-变压器-控制器-接线盒-电缆-电机 (D)控制器-接线盒-地面电网—变压器-电缆-电机
14
第 14 页 共 81 页
144、电潜泵排水采气方法适用于( C )的气、水同产井。
3
(A)产水量小 (B)产水量中等 (C)产水量大 (D)10-100m/d
AB011换热器的结构
145、天然气从气井采出后流经节流件时,由于节流作用,使气体( B ),就有可能产生水合物而
影响生产。
(A)压力降低、体积减小,温度急剧下降 (B)压力降低、体积膨胀,温度急剧下降 (C)压力增加、体积膨胀,温度急剧上升 (D)压力增加、体积膨胀,温度急剧下降
146、为防止水合物的生成,一般采用加热的方法来提高气体温度,其实质是使节流前后气体温度
( B )气体所处压力下的水合物形成温度。
(A)低于 (B)高于 (C)等于 (D)接近
147、在进行水套炉内加热盘管形式及规格的计算时,应考虑加热管内的天然气流速在( A )以内。
3333
(A)2.5m/s (B)3.5m/s (C)4.5m/s (D)5.5m/s
148、水套炉从点火升温到投入运行,一般不低于( B )小时,以避免水套炉升温过快造成设备事
故,新安装的水套炉应提前用小火烘炉16小时。
(A)1 (B)2 (C)3 (D)4
AB 012 SCADA系统概述
149、SCADA的意思是( D )。
(A)监测控制 (B)数据采集 (C)综合分析 (D)监测控制和数据采集
150、SCADA系统采用的是( C )的原则
(A)集中控制 (B)分散管理 (C)分散控制、集中管理 (D)分散管理、集中控制
151、SCADA系统由( A )、调度中心主计算机系统和数据传输通信系统组成。 (A)站控系统 (B)数据采集系统 (C)电源系统 (D)后备系统
152、SCADA系统中( B )可以完成预定数据采集和控制。
(A)主控计算机 (B)远程终端站控系统 (C)电源系统 (D)后备系统
AB 013 SCADA系统基本组成
153、SCADA系统由站控系统、调度中心主计算机系统和( A )组成。
(A)数据传输通信系统 (B)数据采集系统 (C)电源系统 (D)备份系统
154、站控系统主要由( B )、站控计算机、通信设施及相应的外部设备组成。 (A)数据传输设备 (B)RTU (C)电源 (D)上位机
155、SCADA系统的数据传输方式主要有单工、半双工、( C )三种方式 (A)半单工 (B)独立 (C)全双工 (D)单向
156、当站控系统与调度控制中心的通信中断时,其数据采集和控制功能( B )
第 15 页 共 81 页
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