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0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十九文言诗词(3)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0:40:5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Ⅱ专项模拟训练

(一)诵读《关雎》,完成1-3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 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

2.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3.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二)诵读《次北固山下》,完成1-4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二两句的意思 。 2.描写大江行船之壮阔景象的诗句是。

3.王湾之后的当朝宰相张说,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写在办公的政事厅上,让人们好好学习。你觉得有何意义?谈谈你的理解。

4.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三)品味古诗,完成以下题目。

瀑布联句

香严闲禅师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注释】唐宣宗李忱继位前,曾进山为僧。一日游山,与香严闲禅师同行,观瀑布后对诗,香严闲禅师作上二句,唐宣宗作下二句。

1.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本诗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3.从一个“作”字可以看出在瀑布的形象中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四)诵读《赠荷花》《白莲》两首诗,完成1-3题。

赠荷花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白 莲 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1.列举以上两首诗中三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字词。 2.写出一句与荷花或莲叶相关的诗句或谚语。

3.细读以上两首诗,说说它们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五)比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5题。

(甲)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两首送别诗中,甲诗《送元二使安西》中作者表达了的感情,乙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作者抒发了 。

2.甲诗的送别地点是 ,乙诗的送别地点是 ,两诗的共同点是 3.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所蕴涵哲理的理解。

4.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

5.根据你的感情与性格,你更喜欢哪一首,理由是什么?(六)比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甲】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乙】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馀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从内容上看,甲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乙诗以酬诗的方式对朱庆馀的试探表明了什么看法?

3.甲乙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它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不超过50字)

(七)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词中描写的人物活动背景是;词中出现的人物有。

2.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 (限用四字概括)的农村画面,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 (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词中描绘的是一幅。(概括时要包括地域、季节、景物等内容) 2.词中所描写的人物有哪些活动?请简要概括。 3.品领诗歌。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1)词中描绘的画面给了你怎样的生活感受?

(2)王夫之说,写景“有大景,有小景,有大景中小景”。以上这首词中最让人注目的“小景”是什么?它使整首词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九)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①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②吹取三山③去。

【注】①星河:银河。②蓬舟:指轻舟。③三山:传说中的海上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1.这首词上阕写 ,下阕写 。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一句的意思是 3.用“蛐”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九 万 里 风 鹏 正 举

4.如果说李清照的词是“堕情者醉其芳馨,飞想者赏其神骏”的话,你认为这首词代表了作者哪一种风格?词中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诗中表现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的诗句是 。

2.诗一开头说此处是“空山”,而后面却写了人的活动,你觉得“空山”一语用得是否准确,有何作用? 3.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与本诗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相比照,说说这两个“空”字的表达作用有何异同? (十一)阅读古诗,完成1-3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诗中通过写景来点明时令的一句是 ,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一句景物描写是 。 2.诗中哪些事物使作者感物伤怀,引出思念之情? 3.联系读过的杜甫的诗句,有哪两句和“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意思相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十二)阅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回答1-6题。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写出词的上阕内容的三个景色层次。

2.找出词中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勾画严冬威猛雄奇景象的句子。 3.解释画线语句的意思。 4.写出词中的一处对偶句。

5.赏析“欲与天公试比高”这一句的修辞手法在词中的作用。 6.说说这首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诗文阅读训练题答案 第一节 文言诗词 Ⅰ中考试题精编

(一)1.A 2.这首诗运用了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分析示例:草树能“知”“解”“斗”,能以“才思”论高下。(二)1.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 2.渲染出一种萧瑟的气氛。表达自己漂泊多年功名未就、有家难归的思想感情。(三)1.“卧”字把小儿的天真、活泼、顽皮和盘托出,跃然纸上。(答出“天真”“活泼”“顽皮”任意两词即可) 2.第一问:全词充满了和谐闲适、其乐融融的农村生活情趣。(意思基本相同即) 第二问:表现出词人对和谐快乐、闲适恬淡的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之情。(答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即可)(四)B(后四句为实写之景)(五)1.家国之恨 身世之悲(意近即可) 2.A(“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六)1.明净的小方塘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飘动的天光云影清清楚楚地在“镜子”中荡漾。(说明:语言要生动、形象) 2.要使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就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或:要保持心灵境界的澄明,就要不断接受新事物的洗礼。)(说明:大意正确即可)(七)1.夏夜(同时扣住“夏”和“夜”两个元素即可) 闲适(或:淡泊、喜悦、欣慰、怡然自得) 2.(1)乡村纳凉的人们(村民);(2)词人(作者)与同伴;(3)夜行人;(4)蛙儿们(八)1.最爱(爱) 2.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说明:须抓住两点,即描写的景物和所表现出的春的特点)(九)1.忧

国伤时 2.示例一: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示例二: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感到惊心。(十)1.前两句描绘出了水天一色、广阔渺远的山水远景,后两句描绘出了水势浩大、波澜起伏的眼前景象。 2.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十一)1.颜色浅黄,形态纤长、轻柔。 2.“引”字照应了“百尺”一词,描绘出一幅柳条和中倒影相连的画面,优美而有动感。(十二)1.凄清(孤寂、凄凉、清冷) 2.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二是对故乡亲人无比的思念,三是感慨年华易逝。(十三)1.雨量之大,雨势之猛。 2.白居易的诗以“野火”衬托青草顽强的生命力;曾巩的诗通过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 Ⅱ专项模拟训练

(一)1.引起后文(或:起兴作用)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意思接近即可)(二)1.山青了,水绿了,天气暖和了。漂泊他乡的游子踏上远在青山之外的路途,乘坐的舟船行进在绿如绵绵蓝草的江水之上。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张宰相更看重的是此诗道出的人生气度和胸怀。 4.表达了诗人思归盼归的乡情。(三)1.经过千辛万苦汇集到崖前的瀑布,飞落九天的壮观景象。(或:瀑布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景象。) 2.拟人3.不甘寂寞(或:不满足于现状),要有所作为。(大意对即可)(四)1.卷—舒 开—合 素花—别艳(写出任意三组即可)2.诗句示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谚语示例:荷花虽好,也要靠绿叶扶持。3.李商隐的《赠荷花》先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荷花的红花绿叶,互照互映,即使到了红衰翠减、世人愁苦之时,仍然不相遗弃。诗人从正反两方面完整地表现出荷花既能同荣,又能同衰的坚贞不渝的品质。陆龟蒙的《白莲》借吟咏白莲,咏赞白莲的淡雅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抒写白莲内心的幽恨,流露出诗人在隐居中孤高寂寞、自伤迟暮的情怀。(大意符合即可)(五)1.离别难舍 旷达宽慰之怀 2.渭城 长安(答“城阙”亦可)都通过对饯别情景的描写,表达了挚友之间的深情厚意。 3.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4.摆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出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 5.略。有自己的观点,且能言之成理即可。(六)1.甲诗表达了诗人作为应试举子在考试前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的心情。2.乙诗肯定了朱庆馀的才能,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3.比拟(或“比”“比喻”)如:甲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乙诗以越女比朱庆馀,以“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庆馀的优秀作品。(两诗各取一例即可)(七)1.茅屋旁,溪水边,青草地上;老头、老太婆和三个小孩2.悠闲恬静 描绘示例略,符合诗意即可。

(八)1.农村早春傍晚时分充满生机的生活画面 2.采桑放牧赶路投宿 3.(1)示例略。说说对农村生活的感受即可。(2)那面飘扬的青旗。(让赶路投宿的人看到了希望,那里恰好是宁静乡村中的一个热闹之处。)给画面带来活泼的气氛。(点出这一点即可)(九)1.梦境 答天帝问(或:抒发情感) 2.我告诉天帝,我要去的地方路途遥远,前途渺茫;自己空有才学,生于离乱之世,毫无用处。 3.九万里风蛐鹏正举 4.这首词代表了女词人豪放的一面,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不满的苦闷和追求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十)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前两句或后两句都可以) 2.准确。说“空山”是因为山太大、太空旷,只有少量的一些人活动,而且“空山”给人世外桃源之感。3.王诗的“空”,是一种空旷;常诗的“空”,是人的心境空灵。相同之处,都反映了诗人追求幽寂、清净、空明的境界。(十一)1.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2.边疆的战鼓,秋雁的哀鸣,凄冷的秋露。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诗人在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既怀家愁,又忧国难,感慨万端。(十二)1.壮阔的雪域;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的雪山雪原;妖娆的雪后初晴。 2.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3.雪中山川的壮美多娇,自然地引出无数英雄为她竞相倾倒(赞美称颂)。 4.例: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5.“欲与天公试比高”,用拟人手法给本无生气的景物,赋予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意识。这是人格化的雪景,更是个性化的诗意。6.通过传神的艺术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限热爱的激情,唤起了读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010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十九文言诗词(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tfas7z1md9lpyv23wwc1symv1jox5007au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