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框架梁、井字梁、次梁的跨度均为9000mm,试估算其截面尺寸? 答:主梁一般取为跨度的1/8~1/12,次梁一般取为跨度的1/12~1/15,井字梁1/20~1/15。
主梁取250X800,次梁取200x600,井字梁取200x500 26、挑梁的外挑尺寸为3000mm,试估算其截面尺寸? 答:悬挑梁一般取为悬臂长的1/6,悬挑梁取250x500, 27、在楼盖结构中,次梁有作用?其间距如何确定?
答:次梁要根据板的跨度布置,一般单向板跨度不要大于3米,双向板跨度不要大于6米,不满足时要布置次梁。
29、层高3000mm,梁高600m,墙厚240mm,砖墙容重9kN/m2(已含砌筑砂浆),两面各抹灰20mm,试计算作用在梁上的墙体线荷载。 答: 砖墙线荷载 (3-0.24)x9=28.84KN/M 抹灰线荷载 2x0.02x(3-0.24)x20=2.208KN/M 梁上墙体线荷载 总计: 31.048KN/M 30、如何确定板面荷载?
答:板面荷载分为恒载活载和活荷载,活荷载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查询,恒荷载按照楼板自重和抹灰等确定。 31、建筑标高为3.600m,相应的结构标高一般取多少? 答:结构标高一般取建筑标高减去4公分,结构标高取3.560m 32、柱网为6m×6m的五层框架,当柱采用C30混凝土时,按非抗震设计,试估算柱截面尺寸。
答:(1)主梁去250X700,次梁取250X500,板厚取100mm。在跨中
加水平和竖向次梁,取方柱HxH,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为14.3. 恒载:
主梁重: 2x6x25x0.25x0.7=52.5KN 次梁重: 2x6x25x0.25x0.5=37.5KN 板重 6x6x25x0.1=90KN 总计: 180KN 活荷载取 3.5x6x6=126KN N=6x(1.2x180+126x1.4)=6x(216+176.4)=2354.4KN 不考虑抗震轴压比取u=0.9:
H2=N/fc·u=182937mm2,H=428mm,柱子尺寸取450mm。 33、如何确定板厚?
答:单向板厚取跨度的1/30,双向板厚取1/35.
34、某框架结构如图2所示,在图1所示的菜单中,“与基础相连构件的最大底标高”填写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答:不正确,“与基础相连构件的最大底标高”应从基础顶面算起。 35、在图1所示的菜单中,框架梁端的调幅系数填写是否合理?对框架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有什么工程意义?框架梁调幅前后,内力有何变化?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后,将出现塑性铰,与理想铰相比,该铰有何特点?悬臂梁端是否可以调幅?试说明理由。
图1 图2
答:(1)正确,现浇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0.8-0.9。
(2)1.可以降低支座处梁柱节点的配筋,方便施工振捣。
2.使结构破坏时,较多的截面达到承载力,充分发挥材料
的潜力。
3.一定范围内,人为控制弯矩分布。 (3)支座处负弯矩降低,跨中正弯矩增加。
(4) 1)塑性铰的存在条件是因截面上的弯矩达到塑性极限弯矩,并由此产生转动;当该截面上的弯矩小于塑性极限弯矩时,则不允许转动。因此,塑性铰可以传递一定的弯矩,而在理想铰中弯矩为零,不能传递弯矩。
2)理想铰为双向铰,即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产生相对转动,而塑性铰的转动方向必须与塑性弯矩的方向一致,不允许与塑性铰极限弯矩相反的方向转动,否则出现卸载使塑性铰消失,所以塑性铰为单向铰。 (4)悬臂梁端不可以调幅,因为悬臂梁一旦出现塑性铰,就变成机动体系,不能内力重分配,结构破坏。
36、地下室层数填0和1,对结构受力有何影响?
答:填0,表示不考虑回填土的约束作用;填1表示回填土对地下室有一定的约束作用。
37、在什么情况下,基本风压需要进行调整?
图3 图4
答:对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需要调整。
38、在图3所示中的菜单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加大混凝土和钢材容重?
答:当需要考虑构件装饰层质量时,需加大混凝土容重;当需要考虑钢构件表面装饰和防火涂层质量时,需加大刚才容重。
39、在图4所示中的菜单中,当结构体系为框架、框剪、剪力墙结构时,周期折减系数应如何填写才比较合理?为何要对结构的周期进行折减?对周期不折减会产生什么后果? 答:
(1)框架结构这件系数可取0.6~0.7;框架-剪力墙结构可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