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结题
报告 xx
一、课题的提出和实践意义
课堂“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
实际上,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教学行为的不当,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这就需要开展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让我们教师真正树立有效教学的现代教学理念,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探究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追求“时间+策略=高效”的有效教学。
二、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1、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和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2)、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2、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将采用“问题—评价”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解决学生低效学习、教师低效教学的问题。课前要求师生共同备课;课中要求“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课后要求师生拓展;最后建立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大胆创新,有序有效地开展本课题实验。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 / 7
(1)调查研究法。一是调查有效教学策略实施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努力使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操作更加有针对性、实用性,切合学生实际,提高实效;二是调查实验过程中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变化发展,为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事实依据。
(2)实验观察法。选择一些对比班,运用系统分析和整体思维方式设计研究思路,加强实验观察。同时记录学生学习方法及其成效,并及时进行必要调整。通过实验观察,不断修正和完善研究方案,使课题研究更加有效。
(3)经验总结法。边研究,边总结,努力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达到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策略一、把课堂还给学生
我学习洋思课堂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演练” 先学:关键环节——导读
后教:教师所教内容必须是学生自学讨论后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而不是包办者。
当堂演练,本节课的内容必须本节课掌握、消化、巩固,即“堂堂清”。 也有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的课堂;
预习模块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
然后,学生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课做准备。展示模块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策略二、实现课堂教学学生“三权”。
2 / 7
1、开拓视野,给学生观察权
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观察力是人们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构成人智力的一个重要成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某一个知识点以前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促进其观察力的发展。
2、刨根究底,给学生“探究权”
(1)、开展探究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探索精神;数学实验,就是根据实际数学问题的特点和要求,在对其进行分析后运用数学知识来建立模型,并通过各种实验工具得到结论的实验过程。
(3)、开展开放式的互动教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耐心倾听,给学生“发言权”
新课标明确指出: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必须是在教师指导或引导下的“数学”的“过程”,“再创造”过程,要实现真正地师生互动,则必须提供让学生开口说话的机会;提供让学生合作交流的平台。
策略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1、培养预习习惯,尽量缩小学习前的差距。
我们学校目前的状况是大班教学,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授课量,却要面对不一样的学生,教师只好针对中等层次的学生来调控教学进度,这样就造成了好生吃不饱,差生跟不上的局面,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预习,可以比较好地改变这种状况。在布置预习时,任务要明确,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要针对没有预习能力的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
2、注重过程教学,关注不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它注重知识的来龙去脉。除了要关注知识本身,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关注思维过程时我们可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
3 /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