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物质的变化 姓名
一.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的分类 1.物质变化的分类
分类思想是科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自然界中的变化复杂多样,可以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结构层次观念也是科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科学中用分子、原子层次对物质变化进行微观解释。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制取乙醇汽油属于物理变化 B.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用石油可以制得汽油 D.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练习2:原子核经高能粒子撞击后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核,关于这一物质变化过程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的物质生成
B.这不是化学变化,因为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是原子,而这个变化中原子核也发生了变化 C.既是化学变化,也是物理变化 D.属于物理变化 2.描述化学变化的现象常见错误
现象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感受的一些变化,如光、热、声、颜色、气味、状态等方面的变化。常见错误是把实验结果当成实验现象来描述。 练习1:完成下表
反应 铁在氧气中燃烧 钠在氯气中燃烧 现象 反应方程式 分类标准 物质变化 ( ) 结果: ,微观解释 。 结果: ,微观解释 。
练习1:国家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
练习2:下列对化学现象描述中,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闻到刺激性气味 3.物质性质的分类
在两类变化中,物质会表现出多种性质,人们把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化学性质;反之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物理性质。 练习1:完成下表 两类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1
列举常见的性质 主要区别 看是否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认识这一性质。 练习2:下列叙述中,前者描述化学性质,后者描述化学变化的是 ( ) A.易生锈,腐蚀 B.燃烧,熔化 C.沸腾,爆炸 D.凝固,变形 4.区别性质与变化
本节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四个名词中,“性质”和“变化”有时不易区分,描述性质时常带有“是、有、易、能、会“等字样,描述变化时常带有“变成”、“生成”等字样。 练习: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四个概念。
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 ;把块状的硫粉碎 ,取少量硫放入燃烧匙中,将燃烧匙加热,硫熔化成淡黄色液体 ;继续加热,硫在空气中燃烧 ,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硫具有可燃性 。
二.硫酸铜晶体的性质研究
物质的有些性质是需要在变化中才能被认识到的,因此,我们需要硫酸铜晶体做一些实验,以便认识它的一些性质。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观察
实验
推理
(1)观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实验前——观察记录物质的形态、颜色等
实验中——观察记录物质形态、颜色和能量的变化等现象 实验后——观察记录生成物质的形态和颜色等 (2)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的状态、形状、颜色是否改变;温度(吸热或放热)是否变化;有无沉淀或气体等生成。 (3)推理
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理。
推理
性质 变化
推理
练习1:硫酸铜晶体性质的研究
(1)硫酸铜晶体化学式为 。俗称为 或 。它属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观察硫酸铜晶体的颜色 。
(3)将少许硫酸铜晶体放于水中,发现硫酸铜晶体 ,水溶液变成 色。
(4)取上述硫酸铜溶液于试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发现有 产生,反应方程式为 。
(5)在盛有2毫升的鸡蛋清(富含蛋白质),滴入硫酸铜溶液,可发现有 产生。
(6)用试管取少量硫酸铜晶体,加热到不再变化为止,发现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之后再在冷却的试管中滴入水,又发现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研究中我们采用科学中最重要、最常用的两种方法,分别是 和 。 (2)归纳硫酸铜的一些性质: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2
练习2:家用管道煤气是一种常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为了防止煤气中毒,人们有意在煤气里加入少量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乙硫醇(C2H5SH)。当煤气泄露时,人们可以根据乙硫醇的气味察觉到煤气的泄露,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为1.250g/L,比空气的密度略小。一氧化碳有剧毒,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 ;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 。
三.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练习2:误服硫酸铜等重金属盐(含Cu2+、Ag+、Ba2+、Pb2+),如何解毒?
练习3:游泳池的水中常含有低浓度的硫酸铜,它有什么作用?
练习4:白色的硫酸铜固体粉末遇水会呈蓝色,这一性质有什么用途?
巩固练习:
1.在互联网上搜索“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时,可搜索到被曝光的事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 B.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
C.用硫磺燃烧法熏蒸粉丝 D.用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制成“假酱油” 2.判断镁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
A.发了耀眼的强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 D.镁条迅速变短 3.下列性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是 ( )
A.颜色 B.状态 C.密度 D.可燃性 4.需要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来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 白醋和水 B. 铜和铝 C.食盐和蔗糖 D.煤末和黑火药 5.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碳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烟 B.干冰在空气中升华周围出现白雾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6.某固态物质受热后变为物质的气态,这种变化属于 ( )
A.物理变化 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7.下列对物质的描述中,属于描述其化学性质的是 ( )
A.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物质 B.木炭燃烧 C.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D.食盐溶解于水
3
决定
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性质 用途
反映
练习1:如何检验牛奶中存在蛋白质?
8.下面是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记录,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从煤油中取出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净表面的煤油后,用小刀切下一小块。切口呈现出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但光泽迅速消失、变暗,原因是钠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将这小块钠投入水中,钠浮于水面,剧烈反应,急速游动,并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向反应后的水溶液中滴加2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1)金属钠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最少答两点) (2)金属钠通常必须保存在煤油中,原因是金属钠易与 发生反应。 (3)根据你了解的钠和铁的化学性质,比较钠和铁的化学活泼性 。
9.(2011.湛江市) 近几年我国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
(1)“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 + 2KMnO4 + 2H2O = K2SO4 + 2MnSO4 + 2 X ”。这个化学方程式中最后一种物质X的化学式是 。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二氧化硫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根据上述资料,甲同学、乙同学和丙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 (3)甲同学:
“实验操作”: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B两步实验:
“实验现象”: 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 。 (5)丙同学:
“实验操作”:丙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部分装置在图中略去):
【探究与结论】
(6)上图C装置的作用是 。
(7)要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现象是:丙同学的实验中 。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