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理论知识测试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4 8:44:2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五、案例分析题(6分)

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列举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请问: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教学设计一”中的教师采用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没有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让学生主动应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探索。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技能,但如果一味采用这种方法,将使学生形成接受学习的方式,只会模仿,不会灵活运用,更不会创造。

“教学设计二”中的教师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展开知识发生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思考,从而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六论述题

1、请你谈谈对下列情况的处理对策。(6分)

课堂教学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一般说来,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和意外情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属于课堂纪律方面的问题;第二类属于学习方面的意外情况。学生会进行质疑问难,发表种种看法,或有时教师不慎造成板书别字、口误等引起学生哄笑、骚动……第三类属于外来干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答:(1)面对现状,不惊奇,不慌乱,不追究,不批评,而是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让焦点从恶作剧的身上发散开来,尽量避免这一学生再成为焦点,从而使学生的注意中心再回到教师所安排的方向。(2)对于学习方面的意外情况,

由学生发难引起的偶发事件,教师可以抓住这种教学的难点或有创见的部分,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若由于教师自身疏忽造成的不良影响,一般态度温和的承认事实,并改正过来,就能顺其自然的过渡到原教学的轨道上来。

2、请分析如下案例:在新课程课堂上,出现了一种新情况。教师普遍鼓励学生 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对同一个问题往往出现多种解法。对于各种解法 的优劣,教师很少重视,甚至有人提出了“方法本无优劣之分,学生自己想出的 方法,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方法”的观点。(6分)

答:分析要点:1、这种解题策略多样化,是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允许 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是正确的。2、从科学 的角度看,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都有优点和局限性。3、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各 种方法进行比较,获得适合自己的最佳解题策略,实现方法的最优化。 3、论述数感的内涵以及如何建立和发展学生数感。(7分)

答:数学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建立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1)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可感知的现实背景,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数概念的实际含义。(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是培养学生数感的表现之一。(3)让学生学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4)通过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算法,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发展数感。(5)结合具体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加深理解运算的实际意义,从而在问题解决中提升数感。

搜索更多关于: 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理论知识测试 的文档
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理论知识测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ture9rtgu6tck19hlk7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