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2410
2019年1月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中国古代文学(B)2》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汇编
一、填空题
1.宋初诗坛的西昆体诗人学习唐代诗人______,诗歌艺术上以雕章丽句为宗旨,内容上比较单调。 李商隐
2.北宋作家王安石的咏写昭君故事的名作《______》在当时诗坛引起很大反响,欧阳修、司马光等人都有和作。 明妃曲
3.北宋古文家欧阳修擅长作史论,他的《______》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官误国的事例,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 五代史伶官传序
4.“点铁成金”说是北宋诗人______的提出的诗歌理论,这个理论对江西诗派诗人影响很深。 黄庭坚
5.北宋词人______擅长在咏物词中抒发身世飘零之感,如他的名作《兰陵王?柳》等。 周邦彦
6.宋代诗人______以“活法”作诗,创作了轻快活脱的“诚斋体”。 杨万里
7.登临咏史是宋代词人______词作的重要题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都是他的咏史名篇。 辛弃疾
8.元代马致远的杂剧《______》是现存最早搬演王昭君故事的戏曲剧本。 汉宫秋
9.高明的南戏《琵琶记》通过男主角______的遭遇反映了文人所面对的“忠孝不能两全”的困境。 蔡伯喈
10.明代李开先创作的传奇《______》取材于小说《水浒传》,搬演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宝剑记
11.明代汤显祖的传奇《牡丹亭》描写了名门闺秀杜丽娘和书生______生死不渝的真挚爱情。 柳梦梅
12.《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是晚明作家______追忆故园的小品文集。 张岱
13.白话短篇小说《杜十娘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描写了京师名妓杜十娘和世家公子______的爱情悲剧。 李甲
14.明代作家______的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描写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 徐渭
15.明代以袁宏道为代表的文学流派“______”以“独抒性灵”为文学理论核心,对当时文坛影响很大。 公安派
16.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的名篇《______》描写了秀才铁中玉和名门之女水冰心的爱情故事。 好逑传
17.清初李玉等苏州派作家创作的《______》反映了明末东林党人和阉党魏忠贤的斗争。 清忠谱
18.清代影响最大的一个散文流派是“______”,方苞、姚鼐是其代表。 桐城派
19.清代作家______的传奇《长生殿》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洪升
20.近代______撰写的报章文字,文字平易畅达,号“新文体”,《少年中国说》是其代表作。 梁启超
二、默写题
2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作者______。
1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22.两情若是久长时,______。作者______。 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23.______,江湖夜雨十年灯。作者______。 桃李春风一杯酒;黄庭坚
24.梧桐更兼细雨,______、______。作者______。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
25.______,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作者______。 众里寻他千百度;辛弃疾
26.______,波心荡、冷月无声。作者______。 二十四桥仍在;姜夔
27.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总是离人泪。作者______。 晓来谁染霜林醉;王实甫
28.原来姹紫嫣红开遍,______。作者______。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汤显祖
29.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______。作者______。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30.避席畏闻文字狱,______。作者______。 著书都为稻粱谋;龚自珍 三、简答题
31.简要介绍苏轼记叙文创作的特点。
答:(1)叙述、描写与议论错杂并用,如《石钟山记》。
(2)喜欢议论,善于议论,如《赤壁赋》等。
(3)文无定法、随物赋形,如《文与可画赞笤谷偃竹记》。 32.简析关汉卿杂剧的主要题材内容。
答:(1)揭露与批判社会黑暗,如《窦娥冤》。
(2)关注下层女性的情感和生活,如《救风尘》。 (3)强调儒家的纲常伦理和传统道德,如《陈母教子》。 (4)表达对文士风流的欣赏,如《玉镜台》。
(5)歌颂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表达正统的历史观,如《单刀会》。 四、分析论述题
33.试述柳永对宋词发展的主要贡献 答案要点:
(1)创新词调,大量创作慢词。
(2)拓展词的表现范围,扩展词的艺术境界。①表现世俗女性的爱情追求和痛苦心声;②展现北宋繁华的都市生活和多彩的市井风情;③表现个人的情感体验,尤其是羁旅行役的感受。
(3)开创抒情艺术的新范型。①以赋为词铺叙展衍的抒写方法。②开创了新的通俗生动的语言风格。 34.试结合作品分析《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特点。 答案要点:
(1)从人物个性的细微差异人手,通过人物言谈举止上的个体特征写出人物的不同形象,凸现对人物的讽刺或批判。
(2)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融会穿插,人物的言谈举止富于喜剧色彩,但整个小说笼罩着一层悲剧的色彩。
(3)善于通过人物前后言语行动的相互矛盾,来确认人物的真实面貌,使故事富有讥刺色彩。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