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技术
一、 单选
8.开挖土方时,两个人的操作间距应保持( 1m )
13.在临边堆放弃土、材料和移动施工机械应与坑边保持一定距离,当土质良好时,要距坑( 按施工方案规定堆放)
15.对于高度在5m以内的挡土墙一般多采用( 重力式挡上墙 )。 26.出土车轨道终端,必须( 安装限制装置 )。
27.顶管法施工,管子的顶进或停止,应以( 工具管头部发出信号为准 )。 35.基坑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排水工作,应持续到( 基础工程完毕,进行回填后 )。
41.顶骨法顶进长度超过( 50m )应有预防缺氧、窒息的措施。 42.顶管施工时,坑内氧气瓶与乙炔瓶( 不得进入坑内 )放置 43.管道内的照明电信系统一般采用( 低压电 )。 66.基坑检测基准点不应少于( 2个 )
82.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 能有效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 )。:
91.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的立杆间距应由计算确定,但间距最大不应大于( 1.5m ).
95.在悬空部位作业时,操作人员应(系好安全带 )。 97.扣件拧紧力距应为(40q65N·m )。
101.吊索具的许用拉力是正常使用时允许承受的(人最大拉力 )。 117.起吊设备时,电动卷扬机卷筒上钢丝绳余留固数应不少于( 3 )圈。 119.起重作业中,除了(动滑轮 )外均可用地锚来固定。
122.使用滑轮的直径,通常不得小于钢丝绳直径的( 16 )倍。 124.汽车式起重机约70%以卜的翻车事故是因(超载或支腿陷落 )造成
2
的,因此,在使用汽车起重机
126.汽车式起重机的支腿处必须坚实,在起吊重物前,应对支腿加强观察,看看有无陷落现象,有时为了保证安全使用,会增铺垫道木,其目的是( 加大承压面积 )。
127.在起重作业中,(禁止)斜拉、斜吊和起吊地下埋设或凝结在地面上;的重物。
150.拆除施工严禁立体( 交叉 )作业。水平作业时,各工位间应有一定的安全趴离。
165.两台铲运机平行作业时,机间隔不得小于( 2m )。
171压桩机工作时,非工作人员应离机( 10m )以外,起重机起重臂下,严禁站人。
191.插入振动器在搬动时应( 切断电源 )。 197.塔式起重机的主参数是( 公称起重力矩 )。
206.(力矩限制器 )能够防止塔机超载、避免由于严重超载而引起塔机的倾覆或折臂等恶性事故。
207.塔式起重机工作时,风速应低于(6 )级。
224.施工升降机操作按钮中,(急停按钮 )必须采用非自动复位型。 230.塔机的任何部位与输电线路的距离不得小于( 1 )m。
231.下列对物料提升机使用的叙述,( 只准运送物料,严禁载人上下 )是正确的。
239.多塔作业时,处于高位的塔机(吊钩升至最高点)与低位塔机的垂直距离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 1.5 )m。
245.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所用的扣件应采用( 材质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规定的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 )。
236.在脚手架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小横杆),用直角扣件扣紧,且严禁拆除,这是因为( 横向水平杆是承受竖向荷载的重要受力构件,又是保证脚手架的整体刚度的不可缺少的杆件 )。
253.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设置应满足要求(一端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另一端插入墙内,插入深度不小于180mm )。
3
254.脚手架作业层的脚手板铺设规定为(应铺满、铺稳,离开墙面不超过120—150mm )。
257.脚手架底层步距不应( 大于2m )。
259.连墙件应靠近主节点设置,这是为了( 保证连墙件对脚手架起到约束作用 )。
262.高度24m以—k的双排脚手架连墙件构造规定为(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J建筑物可靠连接)。
263.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压力和拉力的构造 )。
264.剪刀撑的设臀宽度(不应小寸;4跨,且刁;应小于6m )。 265.剪/J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
268.人行斜道的宽度和坡度的规定是( 不宜小于lm和宜采用1:3 )。 274.脚手架搭设时,应遵守:( 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 )。
278.脚手架拆除时必须是( 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
280.扣件拧紧抽样检查的数目及质量制定标准为:(连接横向水平杆与纵向水平杆的扣件,每51—90个应抽检5个,不允许存在不合格)。
285.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立面设剪刀撑,其规定为(两端各设一道,并从底到顶连续设置,中间每道剪刀撑净距不应大于15m )。
287.遇有( 6级 )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 294.高度超过(24m )的层次上的交叉作业,凡人员进出的通道口应设双层安全防护棚。
4
296.悬挑式钢平台的搁支点与上部拉结点,必须位于( 建筑物 )上。 299.支模、粉刷、砌墙等各工种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 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
300,由于正方施工可能坠落物件或处于起重机把杆回转范围之内的通道,在其受影响的范围内,必须搭设(顶部能防止穿透的双层防护廊 )。
303.因作业必需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经( 施工负责人 )同意,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作业后应立即恢复。
307.栏杆柱的固定及其与横杆的连接,其整体构造应使防护栏杆在上杆任何处,能经受任何方向的( 1000N )的外力
309.电梯井口必须设防护栏杆或固定橱门;电梯井内应每隔两层并最多隔(10m )设一道安全网。 312,边长超过( 150cm)的洞口,四周设防护栏杆,洞口下张设安全平网。 314.下边沿至楼板或底面低于80 Cm的窗台等竖向洞口,如侧边落差大于2m时,应加设多高的临时护栏?( 1.2m ) 316.攀登的用具、结构构造上必须牢固可靠。供人上下的踏板其使用荷载不应大于(1100N )。
326.安装管道时必须有已完结构或操作平台为立足点,严禁在安装中的管道上(站立和行走)。
328.分层施工楼梯口和梯段边,必须安装临时护栏。顶层楼梯¨应随工程结构进度安装(正式防护栏杆)。
335.施工现场专用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凹线制用电工程中,必须采用的接地保护形式是(TN-S)。
337.施工现场用电系统中,连接用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的P E线可采用(绝缘铜线)。
338.施工现场用电系统中,P E线的绝缘色应是(绿/黄双色)。 341.在建工程(含脚手架具)周边与10kV外电架空线路边线之间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应是(6m)。
342.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220/380V架空线路交叉时的最小垂直距离应是(6m)。
343.施工现场用电工程的基本供配电系统应按(三级)设置。
344.施工现场用电:工程中,P E线的重复接地点不应少于(三处)。 348.总配电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4和额定漏电动作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