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员工防范风险心得体会
作为银行的一线员工,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是指银行柜员为客户办理账户开销、现金存取、支付结算等业务过程中,由于风险控制失效使银行或客户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是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领域。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
在实际工作中,操作风险可以分是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包括操作失误、违法行为、关键人员流失等情况;。
柜面操作风险一旦发生,损失将是巨大的。 产生柜面操作风险的主观因素,一是风险意识淡薄。
柜员没有养成合规操作理念、忽视制度约束,管理者对风险文化培育不够,银行风险文化没有成型。 二是业务素质不高。
柜员自身业务素质不能适应业务变化,导致部分员工操作起来力不从心,风险识别和预防能力下降。 三是责任意识不强。
表现为玩忽职守、随意操作,柜面管理人员对柜员管理不严,柜员违规违章操作。
四是侥幸心理作祟。
柜员如有侥幸心理,就会在操作时逐渐进行不合理的简化操作,从而滋生越来越多的操作风险。
为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必须建立起以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先进的制度文化为基础,以科学的内部控制综合评价体系为核心,以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保障,以多层次的信息系统为支撑的内部控制体系,切实避免大案要案和重大违规问题的发生。
一是确立风险防范理念,使遵守规章制度成为一种文化。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文化是无形的约束。
理念引发触动,触动促成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久而久之凝聚为文化。 文化一旦形成,就变为一种力量,直接指导、激励和约束着员工的行为。 如果周围的人都恪守制度,按章行事,原先心存不轨的人也能变成循规蹈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