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总值的53.2%、13.5%、33.3%。财政总收入完成5606万元,比上年增长20.5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737万元,比上年增长16.34%。200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008元,比上年增长8.38%。
总体上xx县的主要经济社会指标仍低于全省水平,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省州确定的“新两山”(月亮山、雷公山)扶贫重点的少数民族贫困县之一。
县内321国道、202省道、雷榕公路、炉榕公路、锦榕公路在县城交织,正在建设中的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常称“两高”)将从xx通过,县道榕寨公路穿过车江万亩大坝,还有县道平永至乐里至朗洞至寨蒿把xx北部地区的乡镇穿连在一起。20个乡镇全部通车,全县通车里程已达951.6公里,基本形成公路网络。程控电话、移动和联通在20个乡镇全部开通。
xx县地处长江、珠江上游,属于“两江生态屏障”地区,再加上长期以农林为主,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经济结构不合理,“三农问题”突出,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迫在眉睫,亟需确立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和发展新的支柱产业。 (五)、xx县旅游业发展概况
xx县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特别以侗族文化为主要民族特色,是开展以侗族文化为主要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和红色旅游的好地方。近年来,xx县人民大力发展旅游业,并取得了许多历史的成就,为xx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科学规划,有序发展。
xx县于2005年完成了《xx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并在积极
推进规划的实施,深度开发三宝、大利等一批重点旅游景区。
2、旅游品牌初步建立、发展势头趋向利好。
通过多年的努力,xx县旅游业逐步走向成熟,形成了以三宝为中心,辐射至大利、宰荡、摆贝、八蒙等旅游村寨的都柳江原生态多民族旅游精品线和以茅人河漂流为中心辐射至空申、小丹江、卡寨、乐里、晚寨旅游村寨的环雷公山苗侗风情旅游精品线。部份景区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行业认定和市场的青睐。古榕风景区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三宝千户侗寨被评定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琵琶文化艺术之乡,宰荡被评定为侗族大歌文化艺术之乡,打造了萨玛节、琵琶歌、《珠郎娘美》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空申超短裙、摆贝百鸟羽毛服、苗王庙、古榕树群等生态文化品牌。随着知名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自2003年以来分别接待游客5.4、7.5、11.6、17.2、28.8万人次,分别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12、1200、2130、3500、5600万元。
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①、致力于构筑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
目前全县境内以及与周边的交通网络建设得到了逐步完善,xx至寨蒿、大利完成了通乡通村油路,xx至计划(月亮山)、小丹江至乐里、乐里至两汪的油路正在建设中,xx至荔波、xx至黎平、两汪至剑河(仰阿沙湖)的油路也正在规划中。同时许多民族旅游村寨的通村公路也得到了改善。特别是目前过境的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三至五年,交通的状况的改善将历史性地改变xx的区位条件。
②、大力夯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对县城、各景区和许多民族旅游村寨的投入,大力夯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先后完成了县城主大街和321国道xx县城段的改造,实现了街道的亮化、绿化、美化等工程,在街道两旁建设了休息凳和中英文对照的景点和民族旅游村寨介绍的特色石刻,种植了许多景观树小叶榕,设置了带有旅游景点图片的灯箱等,大力营造旅游地的氛围。
按三星级标准设计的xx旅游接待中心已完成主体工程的三分之一,按四星级标准设计的xx大酒店已破土动工。
其次,加大三宝侗寨的开发建设,先后投入300余万元完成了三宝鼓楼、表演场、停车场、生态步道、排污管网、寨门、萨玛祠的维修扩建及车寨鼓楼的维修等。特别是2008年,借第三届旅发大会之机,已累计投入1600多万元对三宝侗寨进行了深度开发,完成了三宝千户侗寨垃圾转运站、沿江生态游览步道、寨门、民族旅游接待站、标识标牌、长廊搬迁扩建、鼓楼维修等工程,停车场、萨玛祠新建工程正在建设中,投资300万元的三宝污水处理站已启动。还加快旅游服务接待设施的建设,三宝生态酒店建设已签约,并很快动工。
近年来,还积极争取资金实施完成苗王庙、小丹江风雨桥、晚寨鼓楼、大利鼓楼、八蒙花桥、空申表演场和步道等项目的建设;维修扩建了红七军军部旧址;引资建设了小丹江宾馆等;另外还投入240余万元开发茅人河漂流项目,建设了表演场、停车场、管理房、公厕、码头、沿河步道、长廊、观景亭等。
2008年,大利和卡寨还进行了消防示范点建设,实施了部份电
改、水改、厨改、厕改等工程,晚寨重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为本项目的提出创造了条件,也为本项目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目前xx共有大小宾馆32家,1026个床位;有招待所30家,床位760个。
4、积极推动旅游商品开发
xx县旅游商品资源丰富,为构筑旅游产业,放大旅游经济的效应,加大了旅游商品开发的工作力度。先后扶持和引导成立了xx县盛源天然食品开发经营中心,开发了野生菌类、腌肉、水果类、葛根系列产品等。另外随着优惠政策的引导和良好发展平台的提供,特别是通过“两赛一会”,推动和促进了旅游商品的开发,使旅游商品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各民族村寨旅游商品加工销售行业也开始逐步兴起,涌现出了一大批从事银饰、芦笙、刺绣、蜡染等特色旅游商品加工销售的专业户。
5、特色生态农业旅游发展较好
xx县车江大坝是全省有名的平坝之一,有万亩大坝之称,土地肥沃,四季不休,与三宝侗寨紧紧相依。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目前已建设成为xx省科技示范园,形成了西瓜区、荸荠区、甘蔗区、早熟生态蔬菜区、锡利贡米、竹笋区、脐橙区等。今年由外商投资兴建1000亩的现代科技园区正在实施中。根据规划,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建设生态游览步道、观景长廊、科技展厅等,把侗族悠久的农耕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将东江大坝打造成为生态农业观光和民族文化体验的高品味的综合旅游产品。
6、发展乡村旅游措施有力,旅游带动初现成效。
发展乡村旅游,农户是实施发展主体,农户的参与程度直接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县委政府加大对农户的扶持力度,2007年县财政拨款由旅游局帮助扶持建立了10户农家旅舍,每户免费配备了床、被子、床单等配套设施。2008年又按三朵花旅舍标准在三宝、大利、卡寨指导建设了12户农家旅舍。目前正组织人员进行指导,验收合格的将给予每户1万元补助,同时三宝30户的移民搬迁户也按照乡村旅游接待要求进行建设,政府帮助修建的道路和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已逐步竣工和完善。近几年来,先期建设的农家旅舍(包括参加文艺表演、销售工艺品等)每户每年平均获得了1万多元的收入,这使农户在旅游业发展中得到了一定实惠。另外农户还通过出售刺绣、土布、蜡染等获得部分收益,目前最为突出的是三宝侗寨,每户在销售工艺品中每年能获得2万至3万不等的收益,推动了农户参与旅游开发经营的积极性。
7、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工作力度和措施得到加强
xx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一直得到省、州、县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结合“两高”建设,一是成立了“xx县民族民间文化抢救工程领导小组”,加大了民族民间文化普查、收集、整理和保护力度,其中侗族专家普虹同志独立研究并出版了《侗族音乐史》、《侗族曲艺音乐》、侗歌乡土教材《长大要当好歌手》、《侗族大歌·文学古籍本》等著作,合作出版了《侗族文学史》、《侗族通览》等著作。二是把民族音乐正式引入课堂,目前在乐里、裁麻、车江等重点民族村寨已全部普及。同时还加大双语教学力度,在栽麻所有小学和车江中学实施侗语与汉语的双语教学实验点,目前正全面推广实施。另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