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舞、苗歌、侗族琵琶歌让人留连往返;多彩的苗、侗刺绣让人目不暇接;新米节、二月二、三月三、六月六、苗年情人节更有特色。还有高邦、高略的千年古松、水杉、红豆杉更令人难以忘怀。
朗洞镇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覆盖率达78%,境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八万山的原始常绿阔叶林里有红豆杉、榉木和飞虎、山蟒、山猴、娃娃鱼等国家保护动植物,还有大血藤、桔梗、当归、芍药、百合、松茯苓等百余种中草药材与自然优美的原始生态组合成一个神奇而美丽的旅游景区,有百鸟巢枫、文笔舒天、九狮奔浴、塔影横江等朗洞八景。
第三、晚寨所在地寨蒿镇基本情况
寨蒿镇位于xx县北部,于育洞河与八妹河交汇处,距县城43公里。地理位置东经108°31′至108°40′,北纬26°07′至26°16′。古称太极镇,东界黎平县,南界忠诚镇,西界乐里镇,北界朗洞镇,东南与栽麻乡接壤,西南与崇义乡毗邻。由于自古以来商业比较发达,享有商贸古镇的美称。现仍有湖南、江西等会馆。其地域与黎平县的九潮、尚重和本县的忠诚、崇义、乐里、朗洞等乡镇接壤,国土面积1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220亩,森林覆盖率68%。全镇共21个行政村和一个居民委员会,共有10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790人,其中农业人口22115人,是一个以侗苗为主的少数民族乡镇,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5.59%。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1、推进黎-从-榕优先发展旅游区的发展,推进xx县旅游规划的实施。
如前所述,xx处于黎-从-榕优先发展旅游区的重要位置,xx是黎-从-榕优先发展旅游区不可缺少的重要区域。所以,推动xx县旅游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根据《xx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xx县旅游业发展的总体布局,该项目属于xx县重要的、优先发展的景区。所以,该项目的建设对xx、对黎-从-榕旅游区的发展意义重大。
2、旅游带动 促进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长期以来,xx经济落后,200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008元,项目所在地更低。主要是因为缺乏合适的产业带动和就业机会。
民族村寨的开发建设,将促进当地的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交通运输、餐饮业、酒店业、娱乐业、购物业、旅游商品加工、民族民间工艺品开发、民间文化推广等等,实现开放带动、文化交流、经济往来,促使当地居民脱贫致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项目在建设期、经营期都将为当地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当地居民增加收入。
同时,民族村寨的开发建设,将惠及到当地及以外广大少数民族群众,为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成为推动当地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3、改善当地基础设施状况
项目区位于xx县贫困山区,基础设施落后是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地方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该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改善区域内的交通、电力、电信设施,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基础支持。
4、拉动县域经济大发展
项目区以山区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主体,长期经济落后。整合优势资源,选择适宜当地经济发展的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旅游业是关联性、带动性较强的产业,其带动性强、关联度高、乘数效应大。据研究,旅游业涉及到我国国民经济的109个产业和39个部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旅游业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同时,这些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都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民族村寨的建设,正是利用旅游产业关联度高的特点,能够迅速拉动xx经济的发展。
5、调整乡村产业结构
促进乡村经济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乡村旅游可以扩大农户增收来源,有助于缓解和解决“三农”问题,通过就地就业,为乡村弱势群体(如妇女、老人、残疾人等)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条件。
6、增加就业
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改善xx县的就业结构,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既可缓解城镇居民的就业压力,又可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地就业提供机会。
7、用发展激励当代保护未来
通过发展,激励和提升当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与建设力度,激励和促进当地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和健康发展,从而有利于xx县的可持续发展,创造美好未来。
8、通过交流 提升居民整体素质
有利于更快地提升xx县城乡居民的整体素质,由于游客的大量
进入,特别是国外和省外游客的进入,扩大了xx县城乡居民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信息交流和人际交流,加之大旅游环境的形成和大旅游环境对城乡居民礼仪行为的规范要求,都会快速地提升xx县城乡居民的整体素质。
9、有利于提高xx县的知名度
该项目建设有利于提高xx县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增加其综合竞争能力。
10、有较好的市场基础及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四个民族村寨是xx县、是黔东南州乃至xx较为有特色的民族村寨,多年来已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特别是国外游客较多,占游人总数近70%左右,说明其旅游价值较高,顺势开发,意义重大。
更重要的是,这几个村寨,拥有多项殊荣,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进行保护开发,不仅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更有利于发展民族经济,使村民尽快脱贫致富。通过经济发展,改变村寨现有较为落后的现状,改变国外游人对xx农村落后的看法,树立xx新形象。
第三章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一、项目选址
1、项目位置
宰荡侗寨、大利侗寨位于xx县东北部裁麻乡,宰荡侗寨距xx县城26公里,大利侗寨距县城18公里;卡寨位于xx县北部朗洞镇,距县城97公里;晚寨位于xx县北部寨蒿镇,距县城50公里。
2、项目区范围
项目区总面积约为4平方公里,其中宰荡1.2平方公里、大利1.1平方公里、卡寨0.8平方公里、晚寨0.9平方公里。
二、建设条件
(一)、综合可利用条件 ①有趋好的市场条件
多年来,大利侗寨已接待了众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已成为xx县重点民族旅游村寨,已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现成的市场,并向利好方面发展。
②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激情较高
通过多年对外开放,村民已意识到发展旅游业是脱贫致富的出路,并以较高的激情期盼未来并急于改变落后的现状,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的大发展。
③可进入条件基本具备
从县城到各村寨已通公路,只要进行适当的创造,交通条件会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