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 劳动与技术导学案 第一课 教学目标: 缝纽扣 1、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缝纽扣所要准备的工具与材料,掌握简单的几种缝纽扣的方法。
2、通过教学,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自理能力,初步学会缝纽扣的技巧以及跟别人合作、探究、创造的精神。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服务意识,学会自己的事儿尽量自己做,并在完成的基础上力求完美。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学,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自理能力,初步学会缝纽扣以及跟别人合作、探究、创造的精神。
课前准备: 针、线、纽扣、顶针箍、剪刀、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很多衣服上都有纽扣,万一纽扣掉了,父母又不在身边,那该怎么办啊? 二、探究制作
1、以小组为单位,打开每组上的百宝箱,了解缝纽扣时需要的工具与材料,弄清每一样的用途,尤其是“顶针箍”的作用 2、了解缝纽扣的步骤
温馨提示:课本第3页看图了解缝纽扣的步骤:选针——穿线——打结——缝纽扣——打结
3、结合以上提示,自选1代表,尝试操作比赛,组内成员互帮互助,争优先小组、团结协作小组。 三、实践操作
1、巧手大比拼一(双孔纽扣)
在百宝箱里找到布和相应的双孔纽扣,人人动手操作,比一比。 2、交流存在问题,出示各种情况
讨论:在刚才缝的过程中,你遇到到什么困难?怎么样才能解决呢?
(预设困难:线缠绕在一起了;结没打结实;缝反了;线太细了,需要缝好几个来回;手指不小心戳破了;线穿到针眼里穿不进去;缝好后布显得皱巴巴的……)
瞧!我的金点子: (畅所欲言,推广能干同学的经验之谈) 3、师简单归纳小结,并出示——四孔纽扣,思考:该怎么缝? 4、巧手大比拼二(四孔纽扣,多种缝法)
找到四孔纽扣,在刚才的布上,选择其中一种缝法继续动手操作 ,有能力的同学可用不同的方法缝两粒。 5、交流收获,收集金点子
根据学生回答,概括“十”字形和“=”号形,“□”形 和“?”形针法 四、学生成果展示
1、个人的优秀成果(自选作品) 2、小组的得意成果(组内推荐) 3、最能干小组评比 五、延伸课外,回归生活
1、衣服上少了个扣子,在补缝这个纽扣时,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2、下次,当你发现自己的衣服上少了个纽扣,老师相信你会自信地说:我会缝,我能行!
3、实践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缝纽扣
选针——穿线——打结——缝纽扣——打结
第二课 教学目标:
手缝基础针法
1、认识四种手针针法,了解其用途。 2、学会四种手针针法。
3、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好习惯,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四种手针针法。同方向针迹平行,且大致相等。 课前准备:针、线、厚纸板、练习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探究深入
1、想一想,缝被子的线是怎样走针的?
(1)直针法 (2)勾针法 (3)回针法 (4)缭针法 2、学生小组内尝试用一种方法来走针 3、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1)走针均匀 (2)同方向针迹平行 4、教师在挂布上按分解动作边示范边讲解。 5、学生尝试自己用一种走针 三、实践探索
1、了解小袋子的缝制过程,明确使用缭针法完成的 2、向学生提出练习要求:
(1)布和线的使用要求。(2)按三角针的要领,认真、仔细缝制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4、总结缝制要求:
(1)同方向针迹平行、且大致相等 (2)拉线松紧适中 (3)正面不露针迹 四、成果展示
1、推荐作品,学生评价
2、教师讲评,对缝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3、在生活中去运用,多实践。
板书设计: 手缝基础针法
直针法 勾针法 回针法 缭针法
第三课 教学目标: 缝沙包 1、学习并初步掌握缝沙包的基本技能。 2、培养兴趣,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缝制不同形状的沙包。 3、发扬合作探究精神,运用缝沙包的基本技法,制作其他日常小用品。 教学重难点: 1、缝制沙包的材料、工具、步骤,缝制的技能及技巧。 2、设计不同形状的沙包以及缝制的针法、技能。 课前准备:不同形状的沙包四个、针、线、剪刀、黄沙、布料、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师表演玩沙包游戏,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是怎么玩沙包的。 2、导入课题:缝沙包 二、欣赏沙包,讨论缝沙包的材料,工具,方法 1、欣赏各种形状的沙包。 2、讨论缝制沙包的材料,工具,师相机展示。 3、讨论缝制的方法及步骤: 你见过妈妈是怎么缝的?请同学到前面介绍。 4、讨论剪形时的注意事项并小结。 三、学习制作过程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缝合方法,并展示给同学们看。 2、小组内练习针法,师相机指导点拨。 3、小组讨论交流:缝合时要注意什么? 用回针法缝合好不好,为什么? 4、生讨论汇报,师小结。 四、亲手缝制,合作完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