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与西方基督教设计艺术比较
? 基督教
一.罗马式美术的特点
几乎所有的罗马艺术,特别是造型艺术,都体现出一种宏伟的观念和强有力的技艺。罗马式建筑具有受雕刻形体总体影响的空间处理特征。在纪念性雕塑上,以雄健、苍劲的风格为主要特征,突出庄严感和神圣感,这与罗马式建筑的后墙小窗、雄浑坚实的风格是一致的。在壁画上,有防骄雕塑风格的倾向。在手抄本插图中,也可以看出线条风格有追随雕塑的倾向,以抽象的线条构图,在变形和风格化中产生形象。 二.哥特式美术的特点
哥特式艺术出现在12世纪之16世纪初期的欧洲。他以新型的建筑艺术为主要表现形式,也包括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在建筑上,哥特式建筑一反罗马式厚重阴暗的半圆形拱门造型,厚重的穹顶被线条轻快的尖拱券、造型作为重要的室内装饰手段,造成一种向上生化、天国无限的神秘幻觉。 三.拜占庭美术的特点
从公元 4 世纪到公元 15 世纪,以君士坦丁堡(即古希腊城市拜占庭)为中心的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和基督教相结合的官方艺术,以崇拜帝王、宣扬基督教神学为核心内容。在造型艺术上表现的特点是将罗马晚期的艺术形式和以小亚细亚、埃及、叙利亚为中心的东方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在建筑上如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中央圆顶式结构及其内部金碧辉煌的装饰,反映了政教合一的精神统治权威。在中世纪欧洲各国的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又与交汇的束缚,后期拜占庭艺术在风格上倾向于公式化、概念化。
公元 4 世纪到公元 15 世纪,拜占庭美术综合了古西雅的艺术风格,在建筑上将希腊的古典柱式、罗马建筑的宏大气派与小亚细亚艺术重内部装饰的特点融为一体,明显反映出王权与基督教神权的超任力量和神秘主义美学思想。在浮雕、镶嵌壁画和工艺装饰方面也显示了这些特点。
在形式上,细密工整、精巧华丽是伊斯兰教美术在具体对象上表现出来的特色;在内容上,包容性和延续性是伊斯兰教美术的突出特点。在发展过程中他受到诸如希腊、罗马、拜占庭、波斯帝国、安息王国、萨珊王国,特别是中亚和印度美术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在造型艺术史上,亚洲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与佛阿教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佛教美术为主线,对除中国外的几个主要受佛教文化影响的国家在美术上的成就作一介绍。
? 佛教
佛教在印度产生之后,开始向亚洲其他国家传播。总的来说,它是分为“南支”和“北支”向两个方面传播与发展的。所谓“南支”,即传向东南亚地区的一支,称为“小乘佛教”。齐心杨纪初为印度古代的原始崇拜。“北枳”先传入中国,在中国经历了一些“民族化”的改造后又传入了朝鲜半岛和日本。北支又称为“大乘佛教 ”。具有朴素的哲学思辨的特点,对中国、朝鲜和日本的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佛教造型艺术也受到了由于以上传播途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影响,南、北两路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在雕刻方面,女性“三道弯”曲线在“南支”影响很大。在东南亚许多佛教艺术遗址中均可以看到那种“头部向右明显倾斜;胸部向左自然扭曲;臀部偏斜腰椎中线而向外突耸 ”的固定程式。
在建筑方面,传入中国后的大乘佛教在建筑样式上逐渐吸取了中国本土的楼阁式风格,使诸如佛塔这类建筑造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经朝鲜半岛而影响了日本的佛教建筑样式。
在印度的佛教美术遗址中,阿旃陀石窟无疑有着世界声誉。阿旃陀位于印度的干高原马哈拉施特拉邦重镇“得干之门”澳郎伽巴德西北约 106 公里处,临近古代商旅和香客络绎不绝的上路。在早朝王朝时代便有佛教僧人在雨季安居此地,并依山傍水开凿石窟、佛殿、僧舍,同时雇用了画匠绘制佛教壁画,以此吸引国王的信徒朝拜。
阿旃陀石窟壁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深受古典印度美学思想和绘画理论的影响。公元 5 至公元 6 世纪《毗湿奴往世书》的附录《毗湿奴最上法》中的《画经》中,提出了印度传统绘画的法则“六支”:意为绘画的六个要素。他以一段梵文诗歌体歌诀来表述:即(一)形象差别、(二)度量、(三)情、(四)与美联系、(五)相似、(六)色彩区分。这与中国南齐画家谢赫在其《古画品录》(公元 5 世纪)的序中提及的“六法”有相似之处。与中国传统绘画中以“六法”皆备者为佳作一样,印度传统的绘画也以“六支”齐全的“味画”为妙品。 所谓的“味画”之具备“六支”中之死“与美联系”的要素。在此处的“美”的词根来源于梵文中的“盐”,可理解作有味。又味道即为美是古印度传统美学的中心命题。这样,我们分析阿旃陀壁画艺术的特点是便可发现:阿旃陀后期的壁画作品大多是这样的“味画”。从作品中可见,“艳情 味”与“悲悯为”是阿旃陀壁画的两种主导的审美情感基调。阿展拓壁画的“艳情为”主要表现了对世俗的眷恋;而“悲悯为”主要表现了对宗教的皈依。眷恋世俗与皈依佛教的矛盾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阿旃陀壁画艺术的特有魅力。
在形式技巧上,阿旃陀壁画艺术通过富于表情的人物面部,含有语汇激情的手势,肯定、流畅而洗练的线条和凹凸晕染的躯体色彩构成了一系列肌肤光洁圆润、立体感强、色彩明快清新的画面,把“悲悯”与“艳情”巧妙地糅合在了一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