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天津市塘沽一中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19 10:28:1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EYQ4 中阴离子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 B. X、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X

D. MZ2仅含离子键,可用于制备乙炔 【答案】A 【解析】 【分析】

X的原子的基态价电子排布式为2s2,则X为铍元素;Y的原子核外有5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则Y原子的电子数为5, Y为硼元素;Z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原子通常作为示踪原子研究生物化学反应和测定文物的年代,Z为碳元素;Q是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则Q为氟元素;硝石、明矾和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分别为硝酸钾、十二水合硫酸铝钾、碳酸钾,因此E为钾元素; M的原子序数比E大1,M的原子序数为20,M为钙元素;故X、Y、Z、Q、E、M分别为Be、B、C、F、K、Ca;据此分析。 【详解】A.EYQ4为KBF4,阴离子BF4-的中心原子B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A正确;

B.X、Y元素分别为Be、B,Be的价电子层排布式为2s2,B的价电子层排布式为2s22p1,由于Be的2s轨道全充满,而2p轨道全空,因此更稳定,不容易失去电子,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Be>B,B错误; C.ZO32-为CO32-,碳原子采用sp2杂化,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C错误;

D.MZ2为CaC2,Ca2+与 C22-间的化学键为离子键,C22- 中含有共价键,该化合物可以与水反应制备乙炔,D错误; 答案选A。

8.归纳法是高中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之一,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化学反应原理》后作出了如下的归纳总结:归纳正确的是

①对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②常温下,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形成溶液a,等浓度的盐酸与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形成溶液b,水的电离程度a>b。

③常温下,AgCl在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比较,前者大。

④若将适量CO2通入0.1 mol/LNa2CO3溶液中至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溶液中(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 2c(CO32-)+ c(HCO3ˉ)= 0.1 mol/L

⑤常温下,已知醋酸电离平衡常数为Ka;醋酸根水解平衡常数为Kh;水离子积为Kw;则有:Ka·Kh=Kw

A. ①②④⑤

B. ②④⑤ C. ②⑤

- 6 -

D. ①③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正确;

②醋酸是弱酸,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醋酸过量,溶液显酸性,抑制水的电离;等浓度的盐酸与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钠,对水的电离无影响,水的电离程度a<b,错误;

③常温下,AgCl在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中反应生成二氨合银离子,溶解度较大,在NaCl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增大,使氯化银的溶解平衡向左移动,溶解度减小,正确;

④将适量CO2通入0.1 mol/LNa2CO3溶液中至溶液恰好呈中性,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根据电荷守恒,2c(CO32-)+ c(HCO3ˉ)=c(Na+)=0.2mol/L,错误; ⑤醋酸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CH3COO?)c(H?)CH3COO+H,醋酸电离平衡常数为Ka=;醋酸根

c(CH3COOH)-+

c(CH3COOH)c(OH?)水解平衡常数为Kh=;则Ka·Kh=?c(CH3COO)c(CH3COO?)c(H?)c(CH3COOH)c(OH?)×= c(H+)×c(OH-)=Kw,正确; ?c(CH3COOH)c(CH3COO)正确的有①③⑤,故选D。

9.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实验目的 项 探究化学反应A 的 限度 探究浓度对化B 学反应速率影响 证明溴乙烷的将NaOH的乙醇溶液加入溴乙烷中加热,将产生的气体直接C 消去反应有乙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烯生成

实验方案 取5mL0.1mol/LKI溶液,滴加0.1mol/LFeCl3溶液5~6滴,充分反应,可根据溶液中既含I2又含I-的实验事实判断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用两支试管各取5mL0.1mol/L的KMnO4溶液,分别加入2mL0.1mol/L和0.2mol/L的草酸溶液,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 - 7 -

验证醋酸钠溶取CH3COONa溶液于试管中并加入几滴酚酞试剂,再加入醋酸D 液中存在水解铵固体其水溶液呈中性,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平衡 A. A 【答案】D 【解析】

【详解】A.KI与FeCl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反应式为2I-+2Fe3+=2Fe2++I2,由于KI过量,因此溶液中存在I2和I-,故不可根据溶液中既含I2又含I-的实验事实判断该反应是可逆反应,A错误;

B.高锰酸钾与草酸溶液反应离子式为 2MnO4-+5H2C2O4+6H+=8H2O+10CO2↑+2Mn2+,可知溶液中高锰酸钾溶液过量,难以观察到褪色现象,B错误;

C.由于溶液中挥发的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不能使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乙烯,C错误;

B. B

C. C

D. D

D.CH3COONa在水溶液呈碱性是存在阴离子的水解:CH3COO- +H2O?CH3COOH+OH-,加入酚酞溶液后变红,再加入醋酸铵固体,醋酸铵溶液呈中性,此时溶液中CH3COO-浓度增大,反应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加深,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此题易错点是B选项,通过观察高锰酸钾褪色快慢来探究反应速率大小,若高锰酸钾过量则不会观察到褪色,延伸考点还会出现高锰酸钾浓度不同来探究,要注意浓度不同时本身颜色深浅就不同,所以难以通过观察先褪色说明速率快;一般是高锰酸钾浓度相同且量少时,慢慢滴加不同浓度的草酸溶液,以此探究浓度对速率的影响。

10.化学中常用图像直观地描述化学反应的进程或结果。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 )

的- 8 -

A. 根据图①溶解度与溶液pH关系,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至pH在4左右。B. 图②可表示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C. 图③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

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大

D. 根据图④可判断可逆反应A2(g)+3B2(g)【答案】D 【解析】

2AB3(g)的化学平衡常数K随温度升高而变小

A.在pH=4左右,氢氧化铁的浓度最小,接近为0,氢氧化铜浓度最大,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O,调节至pH在4左右,使铁离子转变成氢氧化铁沉淀而除去,但不能加入铜,A错误;B.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成正比,醋酸是弱电解质,向醋酸中通入氨气,醋酸和氨气反应生成强电解质醋酸铵,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B错误;C.通过图象结合“先拐先平数值大”知,乙的压强大于甲,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反应物含量减小,C错误;A.通过图象知,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平衡常数K随温度升高而变小,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注意分析图象纵横坐标含义及图象的变化,结合规律来解答问题。注意掌握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技巧:(1)紧扣特征,弄清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增大、减小还是不变,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与反应等。(2)先拐先平,在含量(转化率)—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则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反应速率快,表示温度较高、有催化剂、压强较大等。(3)定一议二,当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有时还需要作辅助线。(4)三步分析法,一看反应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二看v正、v逆的相对大小;三看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12H2O]是分析化学常用基准试剂,其制备过程如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11.铵明矾[NH4Al(SO4)2·

A. 过程Ⅰ反应:2NH4HCO3+Na2SO4=2NaHCO3↓+(NH4)2SO4 B. 检验溶液B中阴离子的试剂仅需BaCl2溶液 C. 若省略过程Ⅱ,则铵明矾产率明显减小

D. 向铵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先后观察到:刺激性气体逸出→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消失 【答案】D 【解析】 【分析】

NaHCO3的溶解度较小,所以在饱和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硫酸钠溶液会产生NaHCO3沉淀,过滤后所得滤液A中有(NH4)2SO4和少量的NaHCO3,将滤液A用稀硫酸调节pH=2,使NaHCO3生成硫酸钠,得滤液B为(NH4)2SO4溶液和少量的硫酸钠溶液,在B溶液中加入硫酸铝可得铵明矾,据此答题。

- 9 -

【详解】A.过程Ⅰ利用NaHCO3的溶解度比较小,NH4HCO3和Na2SO4发生反应:2NH4HCO3+Na2SO4=2NaHCO3↓+(NH4)2SO4,故A正确;

B.溶液B已经呈酸性,检验SO42-只需加入BaCl2溶液即可,故B正确;

C.若省略过程Ⅱ,溶液中还有一定量的HCO3-,加入Al2(SO4)3,Al2(SO4)3会与HCO3-发生双水解反应,铵明矾产率会明显减小,故C正确;

D.向铵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先有氢氧化铝沉淀产生,后产生氨气,再后来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铝反应,沉淀消失,所以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刺激性气体逸出→白色沉淀消失,故D错误; 答案选D。

b为Pt电极,c为WO3电极,12.“太阳水”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由三个电极组成,其中a为TiO2电极,电解质溶液为pH=3的Li2SO4-H2SO4溶液。锂离子交换膜将电池分为A、B两个区,A区与大 气相通,B区为封闭体系并有N2保护。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用导线连接a、c,则a为负极,该电极附近pH减小

B. 若用导线连接a、c,则c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xWO3 - xe- =WO3 + xH+ C. 若用导线先连接a、c,再连接b、c,可实现太阳能向电能转化 D. 若用导线连接b、c, 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导线连接a、c,a极发生氧化,为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O-4e-=4H++O2↑,a电极周围H+浓度增大,溶液pH减小,故A正确;

B.用导线连接a、c,c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WO3 + xH++xe- = HxWO3,故B错误; C.用导线先连接a、c,再连接b、c,由光电池转化为原电池,实现太阳能向电能转化,故C正确; D.用导线连接b、c,b电极为正极,电极表面是空气中的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第Ⅱ卷

- 10 -

天津市塘沽一中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udd21vn451qw0b8cvba7dd7d92wae01asp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