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物理必做 20 个学生实验及答案
江苏省泗阳县李口中学沈正中 (仅供参考 )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实验名称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苏科版章节 八上第一章 八上第二章 八上第四章 八上第四章 八上第四章 八上第五章 八上第五章 八上第六章 八上第六章 八下第七章 八下第七章 八下第十章 八下第十一章 九上第三章 九上第四章 九上第五章 九上第五章 九上第六章 九上第七章 九下第八章
其中
光学实验 3 个实验: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
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热学实验 2 个:
1.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 探究水的沸腾过程 ) ;
电学实验 7 个:
1.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 连接两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电路
) ; ) ;
) ;
2.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 使用电流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3.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 使用电压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4.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 探究欧姆定律;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 ;
5.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6.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7.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 。
力学实验 8 个: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 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的重力和用弹簧测力计木块的滑动摩擦
力 ) ;
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 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 ;
) ;
) ; ) ;
4.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 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和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5.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 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6.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 建构密度的概念;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 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 ;
7.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8.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
20 个实验答案
实验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方法与步骤:
( 1)如下左图所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
ENF竖直地立在平
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
ON垂直于镜面。
( 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 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 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 EO和反射光 OF的径迹。
( 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
( 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
NO两侧的
角
i 和 r 。记录下来
角 i
第一次
角 r
第二次
( 5)如右图所示,把纸板 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还能看到反射光线
吗?
( 6)归纳分析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
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实验 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方法与步骤:
如图所示, 在桌面上铺一长大纸, 纸上竖立着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在纸上记下平面
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
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竖立着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
置,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用直线把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
观察连线与平面镜是否垂直, 并用刻度尺
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将结果记录入下表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与物大小的比较 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
第一次
第二次
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虚像, 像与物大小相等, 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实验 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方法与步骤:
( 1)如图: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 2)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 u>2f ,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倒正。
( 3)蜡烛向凸透镜移动,使物距在 f 和 2f 之间,即 f
( 4)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 u ( 5)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像的性质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实 虚 实 正 倒 倒 缩 放 缩 u>2f f 实 倒 放 u 实验 4、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方法与步骤: 虚 正 放 一、估计和测量水的温度 1.用温度计测开水的温度 将开水倒进杯中,把温度计插入水中,可以看到温度计的水银柱(或液柱)很快上升, 待温度停止上升时,读出温度计的读数。 2.手感估计水的温度 待杯中热水逐渐冷却(也可加凉水加速冷却),用手指轻轻试一下水的温度,先估计水 温,然后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用这样的方法分别测出烫手、温、凉等几种感觉时水的温 度,把每次的估计值和实测值记入下表。 二、作水的加热曲线和冷却曲线 1.烧杯里盛入 2/ 3 的水,然后把它放在有石棉网的三角架上。 用温度计测出水的初温, 将它记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2.点燃酒精灯,并立即启动秒表,用中等火焰给水加热,每隔 度。在加热过程中, 要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水。 好的表中。 1 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 T 记入预先设计 将加热时间 t 和对应的温度 3.当水温到达 90℃,立即熄灭酒精灯,但是让秒表继续计时,然后每隔 5 分钟测定一 次水的温度,并把时间和对应的水的温度填入表中。 4.根据自己的测量结果, 在坐标纸上以加热时间 t (分钟) 为横轴, 以水的温度 T(℃) 为纵轴,描出所测得的数据点,然后描出 T— t 曲线,这条曲线叫做水的加热曲线。接着在 T- t 曲线,这条曲线叫做水的冷却 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紧接着加热曲线,画出水冷却时的 曲线。 【注意事项】 1.使用温度计时,手应拿在它的上部,实验中不允许用它作搅拌棒使用。 2.用普通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必须使温度计的整个液泡全部浸入液体,否则测出 来的温度会有偏差。读数时,也不应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3.因为温度计是用厚玻璃管制成的,温度的刻度在管的外表面而液体却装在管子里, 因此读数的时候,眼睛必须保持在温度计液面的同一高度上,否则会产生读数误差。 4.作水的加热曲线和冷却曲线实验,可以两个学生一道做,事先要合理分工,各司其 责,互相配合。这个实验主要是实际训练。使用温度计,要注意正确读数,特别是不要将温 度计碰到烧杯底部。 实验 5、使用液体温度计并探究水的沸腾过程 ( 探究水的沸腾过程 ) 方法与步骤: 1 .按图图所示安装实验仪器。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温接近 3.作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时间 /min 温度 /C 90 时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温度,填在下表中 0 1 2 3 4 ? 4.分析现象和图像,得到结论: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沸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