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结构实验指导书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22:15:5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准备工作

查看裂缝:绘制裂缝的分布和延伸方向草图。

布置不跨缝测线:在被测裂缝附近(同一混凝土上),选择质量较好、无裂缝的区域,布置测线L。以两个换能器内边缘间距(l′)分别等于100、150、200、250、300mm、??布置发射点和接收点。

布置跨缝测线:选择裂缝明显,且裂缝两侧各有不小于300mm平坦无缺陷的区域,垂直于裂缝布置跨缝测线L′,以裂缝处为中点,以两个换能器内边缘间距(l′)分别等于100、150、200、250、300mm、??布置发射点和接收点。见图5-2。

注意事项:

被测裂缝中不得有积水或泥浆。 测线尽量不要与混凝土中的主钢筋平行。

测点接触面不平或有粉刷层时要进行打磨清除处理。 (2)开机

用仪器专配的连接电缆分别将发射换能器和接收换能器与主机的“发射”接口和“接收1”接口相连。

打开主机电源,在操作系统界面中双击DJUS—05超声仪(即采集系统)图标,进入测试主界面。

(4)设置参数

击超声法检测裂缝深度按钮,显示采集参数窗口,根据现场条件设置参数。详见附录三。 (5)测试 详见附录三。

(三)不密实区和空洞检测

1.在测试部位两对互相平行的测试面上,分别画出100mm等间距的网格,编号确定对应的测试位置。当构件只有一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时,可采用对测和斜测相结合的方法。在测位两个相互平行的测试面上分别画出网格线,可在对测的基础上进行交叉斜测。

2.将发射和接收换能器耦合在测点上,两个探头须垂直于构件的表面且探头轴心应该在一条直线上。

4.打开仪器后,进入检测界面,进行参数设置,需要调整参数为:测距,设置完毕后,按【返回】键存盘、返回主界面。

5.按【采样】键进行采样,按【采样】键停止采样,按【确定】键数据存盘;重复此过程至一测试面检测完毕。

图5-2 超声波测浅裂缝深度

hc

l

21

6.根据测试时记录的每一测点的声时、波幅、频率和测距值,通过数据处理作为缺陷判定的依据。当某些测点出现声时延长、声能被吸收和散射、波幅降低、高频部分明显衰减的异常情况时,对比同条件混凝土的声学参量,确定混凝土内部存在不密实区域和空洞的范围。

7.将测试结果存储于仪器中,以便进行后续处理和存档。 8.将仪器存储的文件传输到计算机上进行备份或分析处理。

五、资料整理(测区数少于10个的单个构件)

(一)回弹资料整理 1.回弹值计算

(1)计算测区平均回弹值

从测区16个回弹值中,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然后将余下的10个回弹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Rm??Ri?11010 式(5-1)

式中:Rm—测区平均回弹值,计算至0.1

Ri—第i个测点的回弹值。

注:当回弹仪测试位置非水平方向时、测试面为浇注方向的顶面或底面时,测得的回弹值应修正。当检测时回弹仪为非水平状态且测试面为非混凝土的浇筑侧面时,应先进行角度修正,再进行浇筑面修正。

(2)测区的平均碳化深度值的计算

?didm?i?1 式(5-2)

n式中:dm――测区的平均碳化深度值(mm),计算至0.5mm;

; di――第i次测量的碳化深度值(mm)

nn――测区的碳化深度值测量次数。

2.计算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1)普通混凝土结构或构件

根据第i个测区平均回弹值Rm及平均碳化深度值dm,查由《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附录A可得该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fcu,i。

(2)泵送混凝土结构或构件

根据第i个测区平均回弹值Rm及平均碳化深度值dm,由式(5-3)计算。

?(0.0173dm)c1.9400 式(5-3) fcu?0.034488R10,ic

22

注:测区数为10个及以上时应计算平均值及标准差。

3.确定混凝土强度推定值fcu,e

cfcu,e=fcu,min 式(5-4)

c式中:fcu,min——构件中最小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

(二)超声回弹综合法 1.计算测区声速 测区声速按下列公式计算

v?ltm?stm 式(5-5)

式(5-6)

?t1?t2?t3?3式中:v——测区声速值,(km);

l——超声测距,(mm);

(?s); tm——测区平均声时值,

(?s)。 t1、t2、t3——分别为测区中3个测点的声速值,

注:当在混凝土浇筑顶面或底面测试时,测区声速值应修正。

2.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 (1)粗骨料为卵石

粗骨料为卵石时,按式(5-7)计算

c1.4391.769 式(5-7)

fcu?Ra,i?0.0056?va(2)粗骨料为碎石

粗骨料为碎石时,按式(5-8)计算

c1.6561.410 式(5-8) fcu?Ra,i?0.0162?va式中 fcu,i——第i个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MPa),精确至0.1(MPa) vai——第i个测区修正后的超声声速值(km),精确至0.01(km)

css Rai——第i个测区修正后的回弹值,精确至0.1 (3)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fcu,e

cfcu,e?fcu,min 式(5-9)

c式中:fcu,min――各测区中最小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三)裂缝深度检测

23

1.不跨缝的声时测量

(1)根据“时——距”坐标图求混凝土声速值

根据坐标图求不跨缝平测的混凝土声速值(km/s),见式(5-10)。

'v?ln?l1'???tn?t1? 式(5-10)

'式中:ln、l1'——第n点、第1点的测距;

tn、t1——第n点、第1点读取的声时值(?s)

(2)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求混凝土声速值 ①确定回归直线方程

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求出声时与测距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见式(5-11)

li?a?biti 式(5-11)

式中:li ——第i点的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mm);

li?li'?a

; a——“时——距”图中纵轴的截距(mm); li'——第i点的R、T换能器的内边缘间距(mm)

bi——回归系数

②求混凝土声速值 混凝土声速值为:

v?b 式(5-12)

2.裂缝深度确定

将T、R换能器分别置于以裂缝为对称的两侧,取100、150、200mm??分别读取声时值ti,同时观察首波相位的变化。

(1)首波反相

某测距发现首波反相时,可用该测距及两个相邻的测量值按式(5-13)计算hci值,取此三点hci的平均值作为该裂缝的深度值(hc)

0

hci?(2)无首波反相

li(ti0V/li)2?1 式(5-13) 2跨缝测量中如难于发现首波反相,则以不同测距按式(5-14)、式(5-15)计算hci及其平均值mhc。将各测距li'与mhc相比较,凡测距li'小于mhc和大于3mhc,应剔除该组数据,然后取余下hci的平均值,作为该裂缝的深度值hc。

各测点的裂缝深度按式(5-14)计算:

24

搜索更多关于: 结构实验指导书 - 图文 的文档
结构实验指导书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ulh88pd3c565jb3uu4e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