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 再接再厉!!!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复习资料(2011.5.6)
一、教材基本分析(帮助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本课基本脉络!) 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和发展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
征。本课在第七课的基础上深化,进一步探讨世界的发展状态。世界不仅是相互联系的,而且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把握了发展的实质,了解发展的普遍性,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 在本课中,第一框侧重于从世界观的角度分析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第二框则侧重于从方法论的角度讲发展,即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又要知道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既要懂得踏踏实实做好量变的准备工作,又要在适当的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推进事物的发展。这两框的内容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二.本课考点详解(注:部分内容为对教材的重新组合,并补充了部分内容!) (一)发展的概念 (1)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①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 ②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形态的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③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个人的认识都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注意:1、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世界永恒发展是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包含的趋势,而并非指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发展之中。
结论:【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发展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用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注意: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区别
事物的运动变化并不就是发展。事物的运动变化分前进的、上升的和下降的、倒退的运动两类,只有那种前进的、上升的运动才是发展。
结论:【发展的实质原理和方法论】
原 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①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要培养创新精神,扶持新事物的成长和壮大。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用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二)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1) 事物(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为什么?
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②新事物克服旧事物中消极、腐朽和过时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③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④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注意:关于新事物与旧事物 a.什么是新事物?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判断是否新事物的标准,不是形式的新旧,不是产生的先后,不是一时力量的强弱,其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b.新事物永远是新事物吗?
新事物也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不会永远是新事物。 c.新事物与旧事物毫无关系吗?
新事物在旧事物中孕育产生,是对旧事物的“扬弃”。
(2) 事物(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为什么?
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②新事物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③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结论:【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原理和方法论】
原 理: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第 1 页 共 5 页
天道酬勤 再接再厉!!!
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方法论:①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②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反对错误倾向:既要反对把事物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又要反对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观失望思想。 (三)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发展的状态) 量变 质变 区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有一种别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的变化。 ①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 状态。 ②量变是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①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联 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 ④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系 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注意:(1)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吗? 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2)、质变和发展
质变是一种根本性质的变化,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但质变有两种方向,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质变,也可以是下降的、倒退的质变。而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只有向上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
(3)并非先有量变,后有质变。
量变和质变不是截然分开的,两者是相互渗透的,量变中有质变,质变中又包含新的量变。 判断:1、只要有量变,就一定会发生质变。量变的总和就是质变。
2、先有量变,后有质变,量变与质变是截然分开的。 3、只要有量变就能实现事物的发展. 4、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
结论:【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
原 理:①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①我们在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
质变创造条件;
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拓展】
量变引起质变还包括倒退性的变化,我们还应当注意:
①质变始于量变,当要防止事物向坏的方向转化时,就要防微杜渐。(实际上是重视量的积累的另一方面)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当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就要坚持适度原则,避免过犹不及。 ★【拓展】
量变引起质变的形式
1.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引起质变;---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2.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学会优化结构
判断:①发展一定是质变,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但并非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
②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③只要有量变存在,就必然发生质变? ④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的终结? ⑤所有的变化都是发展?
⑥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引起了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三.本课知识点延伸及重难点释疑: 1.辩一辩:凡是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对吗?为什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2)判定一个事物是“新”还是“旧”,其根本标志在于它们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3)有的人常常以事物出现的时间先后来判定一个事物是新还是旧,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尽管新事物是后来出现的,但却不等于说,凡是后来出现的事物都是新事物。
第 2 页 共 5 页
天道酬勤 再接再厉!!!
2.议一议: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新事物的产生。所以,只有质变才有实际意义。这种看法对吗?请谈谈你的认识。
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应具体分析。(1)“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哲学上把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质变。(2)但认为“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新事物的产生”则不准确了。因为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有两种情况:一种由好变坏,另一种由坏变好。因此不能绝对地说,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就是新事物的产生。(3)“只有质变才有实际意义”这种观点割裂了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因此说,量变、质变对事物的发展都同样有意义。 3.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
剖析:(1)运动、变化、发展三者之间的区别是: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变化则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但是,运动和变化都没有规定事物运动、变化的性质和趋势;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是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运动、变化、发展三者之间的联系:运动包括着变化和发展,有运动才会有变化和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的更高层次,揭示了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三个概念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不是凝固和僵化的。 (3)要理解发展的实质,就要与运动、变化相比较。发展是一种运动,但不能说运动就是发展;发展是一种变化,也不能说变化就是发展。发展是带有前进性和上升性的运动和变化,是表明事物趋向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才是发展。运动、变化比发展广泛,发展比运动、变化深刻。 4、质变和发展
质变是一种根本性质的变化,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但质变有两种方向,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质变,也可以是下降的、倒退的质变。而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只有向上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
3、事物的发展就是直线式前进吗?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但事物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新事物本身存在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个过程。旧事物在开始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此,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 5.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剖析: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判定新旧事物有不同的标准,有些标准还具有迷惑性、欺骗性,对此,我们有时难以把握。因而,这就成了一个难点。判定新旧事物应该以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为标准。不能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以事物一时的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或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去判定新旧事物。
一是以事物出现的时间的先后来判定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这是不科学的。当然,事物的发展,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取代,新事物都是后来出现的,但不等于说,凡是后来出现的东西都是新事物。新出现的事物如果不符合客观规律,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就不是新事物;二是以事物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来判定新旧事物,这也是不科学的。因为任何新事物的成长都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因此,在新事物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只要是符合客观发展规律,最终会发展强大、成熟和完善;三是仅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判定新旧事物,同样是不科学的。这样就容易被表面现象甚至是假象所迷惑。
四、课堂演练: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
A.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变化发展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D.联系、发展和全面的观点 2.“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的这一诗句对我们的哲学启示主要是: C
A.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B.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C.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D.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质变
3.(09年广州模拟)“蚂蚁效应”理论是说,一群蚂蚁选择了一棵百年老树的树底安营扎寨。为建设家园,蚂蚁们挪
第 3 页 共 5 页
天道酬勤 再接再厉!!!
移一颗颗泥沙,又咬去一点点树皮??有一天,一阵微风吹来,百年老树轰然溃倒,最终零落成泥。下列与“蚂蚁效应” 的哲学寓意相符合的是( D )
A.巢覆卵破 B.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C.吐故纳新 D.绳锯木断 4、“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体现的哲学要求是( B ) A.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B.要善于抓住机遇,促进质变的发生 C.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扶持新事物的成长 D.要坚持适度原则
5.(09北京卷33)医学研究表明,大多数成年人的
身体健康与其血液PH值有关,如图9所示。D A. PH值在7.35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 B.PH值在6.8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 C.PH值在6.8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 D.PH值在7.35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 6.“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这体现了
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 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7.(经典题)温家宝指出:经济发展慢了不行,那样就业压力就会更大,财政收人会减少,许多应该办的事业就会缺乏资金;经济发展过快不行,那样经济运行紧张,难以为继。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温家宝总理的上述分析体现了( C )
①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 ②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西藏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西藏的广大干部群众要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抓住机遇”的哲学理论根据是 C
A.有量变的发生,必有质变的结果 B.只有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和限度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 C.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 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先从量变开始
9、航空界有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 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隐患。“海恩法则”启示我们 B
A. 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规律 B.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 D.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10.“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 A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重新排列的词句有了不同的意思,重新摆弄的思想产生新的思想.”这表明 B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事物结构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 C.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D.质变只是新的排列组合
(不定项)12.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法律本身也需要适时进行修改。上述论断体现的哲理是 D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C.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
(不定项)13.下列说法和“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CD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勿以恶习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不定项)14.中国解决贫困问题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实现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要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走向共同富裕,全党和全国上下必须锲而不舍地长期奋斗。这体现了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改造世界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 D.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第 4 页 共 5 页
天道酬勤 再接再厉!!!
15.(2010一模)材料:我国广大航天人发扬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在基础较弱、技术积累较少的情况下,奋力拼搏、集智攻关,迎难而上,攻克一个个尖端课题,突破一项项关键技术,完成了从“神一”到“神七”的研制。根据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规划,我国将在2010年至2015年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
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
参考答案:.①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
的必然结果。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并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材料中“我国广大航天人攻克一个个尖端课题,突破一项项关键技术,完成了从“神一”到“神七”的研制”体现了这一点。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材料中“我国广大航天人在基础较弱、技术积累
较少的情况下,奋力拼搏、集智攻关,迎难而上,攻克一个个尖端课题,突破一项项关键技术”体现了这一点。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是永恒和普遍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替代旧事物,是上升和前进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这
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材料中“根据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规划,我国将在2010年至2015年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体现出了这一点。(若用辩证否定观回答,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16.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1世纪的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十六大提出的到2020年,建党一百周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并结合材料分析说明。
答案:
上述材料反映了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没有量变作准备,就没有质变发生。我们已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们还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发生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现在已实现前两步战略目标,时机已经成熟,因此要“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事物不断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向前发展。前两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两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现在我们在前两步的基础上,继续努力,“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第 5 页 共 5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