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我们自己也来读读吧。
(3)“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快活”这个词语,用换词语的方法,可以怎样换?为什么父亲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对之后的一句话的理解是怎样? (4)“鸟最快活的时候——也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你怎样理解“一瞬间”,生活中什么事情发生在“一瞬间”,来练习说话。你又读懂了什么? (二)讨论升华。
你对课文最后一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是怎样理解的。我们一起来讨论吧!
提示:如果父亲是猎人,又可能怎样呢?把自己的理解批注在课后的第三题处。 三、拓展延伸。
1.课题为“父亲、树林和鸟”,我们还可以怎样定课题?在此之后补充几个字,就可以总结出我们这篇课文的思想感情了,你体会到的是什么?
2.你还搜集到哪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子? 父亲对我的谈话不仅是在对我说,更是对树林和鸟的谈话,是人和大自然的真情告白,是父亲对大自然深深的爱。 四、作业。 1.写词语。 2.摘抄佳词佳句。
3.用给出的词语造句:一瞬间、舒畅 父亲、树林和鸟 看叶知鸟 闻鸟有味 知其快活
怕其受害父亲深爱大自然 课后反思
本课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父子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教学时,我采用了以读悟情,在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的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在读时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听读、自读、品读、分角色演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用声音触摸文本,用心灵揣摩文本。在朗读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读出情,对小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出神,悟出语言文字的言外之音。如从“我知道这也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刻。”“父亲喃喃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等语句和父亲的语言中领悟“父亲”的爱鸟,从“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父亲不是猎人。”这一句中领会“我”的爱鸟、护鸟之情。这样,以读代讲,学生感受深刻。
23带刺的朋友 教学目标
1.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2.朗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3.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4.学会介绍刺猬,体会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反映动物独到的本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教学难点
学会介绍刺猬,体会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反映动物独到的本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现在是秋天,是瓜果成熟的收获季节。瞧,图上画着什么呀?
出示《秋枣》图,学生说图意,师引导学生用上动词“挂满”、数量词“一颗颗”,来体现红枣儿的大和多。
2.枣儿长得可真好!想不想摘些来尝一尝?这不,咱们这位带刺的朋友就迫不及待,抢先行动了。 出示刺猬图,出示课题,齐读。
3.它是谁呀?出示“——刺猬”,再读。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4.二、检查预习情况。
1.大家课前都预习过课文了,现在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预习得怎么样。 出示预习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刺猬的几件事?分别是哪几小节?
2.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共同点评。
3.课文写了刺猬的几件事?分别是哪几小节? 出示两幅课文插图,明确2~9节讲了第一件事,10~15节讲了第二件事。
三、小组合作,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四人学习小组分别轻声朗读2~9、10~15节,讨论:课文写了刺猬的哪两件事? 2.集体讨论交流。 归纳板书:
一天晚上,刺猬偷枣儿。
第二天晚上,刺猬用刺击退了大黑狗。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1.刺猬是怎样偷枣儿的呢?默读2~9节,圈出刺猬偷枣时的动作。
学生交流,归纳板书: 爬停住脚摇晃掉归滚驮跑
2.刺猬偷枣儿的本事怎样?从哪些动作能看出? 引导学生体会“摇晃”、“归拢”体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
3.刺猬不但偷枣儿的本事高明,而且护身的本事也很大。我们再来看看它是怎样用刺击退大黑狗的。默读10~15节,用“○”圈出刺猬的动作,用“”划出大黑狗的动作。 学生交流,归纳板书: 刺猬:出来散步缩成一团 大黑狗:扑掉过头去哀叫着溜走
4.连续两天晚上,小作者亲眼目睹了刺猬如何偷枣儿,如何用刺击退大黑狗,他觉得刺猬怎么样? 出示“我”赞叹刺猬的两句句子,指导朗读。 5.是啊,刺猬聪明、机灵,本事真大,小作者可喜欢它啦,所以把它称为——(生接)带刺的朋友。 五、学习文中的事例介绍刺猬独到的本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