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举几个句子分别说明各类句式的特点。 四、修改病句。
1、我们掌握了句子的基本结构和句式,我们在写句子时就要严格按照这样的结构来写,同时,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基本结构来判断句子是否完整和正确。 例1:下面是句子的打√
(1)我打球。( )(2)上课时他总是 ( ) (3)公路两旁的花坛里 ( ) 例2:修改下面的病句。
(1)科学家终于打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2)春天的重庆是个美丽的季节。 2、小结常见的病因。
3、小结修改病句的步骤:反复读,明句意,查病因、选符号、恰当否,读验明。 4、提示常用修改符号:交换符号、删除符号、替换符号、增加符号。 五、句式变换
(一)“把”字句和“被”字句变换: (二)陈述句和反问句变换:
阅 读
一、给自然段分层。
(读语段,理清句和句之间的关系:并列、因果、转折、承接、总分、概具、......问答) .
1、并列语段的特点:一段话中的几个句子无先后顺序,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从几个方面说明同一个事物。段中的句子顺序可以调换。(从几方面来说就分几层。)
2、因果语段的特点:一个自然段中,几句话讲了事情的原因,有几句话讲事情的结果。常用“因为”、“所以”、“因此”等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语连结。分为“前因后果”和“前果后因”两种。(一般原因部分分一层,结果部分分一层。)
3、转折语段的特点:一个自然段中前面句子讲的意思与后面句子讲的意思发生一定的转变,形成转折关系,常用“但是”、“可是”等词语连结。(一般从意思转折处分为两层。)
4、承接语段的特点:一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句子一环扣一环,连接紧密,顺序不能调换。(分层是弄清整个自然段讲什么,想想事情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的,可分为几步,一般不会一句一步,也就是不会一句分一层,有的步是一句话,有的步是几句话。)
5、总分语段的特点:可以分为三类,总—分,总—分—总,分—总,根据组成分成二层或三层。易与“概具语段”混淆,主要区别在分述部分,总分关系的语段分述时一般是并列的形式。
6、概具语段的特点:先用一句话概括地说,再用几句话具体说明。一般用具体的事例或用承接形式来写,注意与“总分语段”的区别。(一般概括的说的分为一层,具体说明的分为一层。)
7、问答语段的特点:第一句话提出问题,后面的句子来解答这个问题。(一般不要求分层)
二、概括自然段的段意。
1、抓关键句子当段意。(中心句、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 2、取主舍次法。
3、归并连接法。一般用在并列关系的语段是,把讲到的都列举出来。 或感叹句。 三、给文章分段。
给文章分段首先要弄清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 1、 2、 3、 4、 5、
总分关系(总——分、总——分——总、分——总) 时间顺序(根据时间变化分)
事情发展顺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空间(地点)转换顺序(根据地点的变换来分) 按事物的不同方面。(一个方面为一段)
四、段意的概括。
1、摘句法(摘这一个意义段中的重点句)
2、综合法。(把构成这一个意义段的每个自然段讲的内容连接在一起。用“谁干什么”“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连接。)
3、取主舍次法。(以这个意义段中最重要的自然段讲的意思为整段的段意) 五、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段意综合法。(把各段的段意综合组织连接在一起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题目扩展法。(有些文章的题目高度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扩充题目,让题目具体化,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总结出来了。)
3、串联要素法。(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不是生硬地回答问题式的连接,而是恰当地说出讲了“谁干什么事,经历了什么,结果怎样”就行了。
六、提炼文章中心思想。
习作
复习目的 1、 2、
通过复习,回顾本期所写的习作,明确本年级习作基本要求。 根据要求进行相应的提高训练,让学生会写信、会写信封,能根据需要
写发言稿,能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进行缩写,会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3、
能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几类文章出发,进一步提升把内容写
具体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审题、选择材料和运用学过的写作方法的能力。
(一)写信
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习作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呢?请生回忆、回答。 一、 共同梳理各类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内容要求具体,感情要真实,语句要通顺。学着起恰当的题目,学着自己修改。 二、 复习“写信”(写发言稿)的习作。 1、
请生快速地读自己写的信或作文书上的信,回顾书信的正确格式:(在
复习本上写下来)
称呼(顶格写, 称呼后面要加冒号。) 问候语(从称呼下一行空两格处写起。)
正文(从问候语下一行空两格写起。把要说的内容说清楚,如果要说的内容较多,应当分段写,写完一件事,再写另一件事。第段开始都要空两格。) 祝语或致敬语(正文结束后的下一行空两格写起,根据两人的关系来写,要恰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