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模拟试卷有答案含解析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
1.我国的古诗词和民间俗语中往往包含着物理知识,从物理知识运用的角度看,下列对于诗句或俗语理解、解释错误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音调越高传播得越远 C.“闻其声知其人”一一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是谁 D.“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回声 解析:B 【解析】 【分析】
(1)响度是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4)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的。 【详解】
A、“响鼓还要重锤敲”这句话说明了声音的响度跟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正确;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声音的响度,声音的响度越大,传播得越远,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因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所以我们才可“闻其声而知其人”,这句话表明不同人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故C正确;
D、“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声音经过山谷的反射形成回声,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点较全,需要学生全面掌握声音的知识,包括声音的三个特征以及相关因素、声音的传播等方面的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知识的积累。
2.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不同 B.乙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丙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 D.丙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解析:B 【解析】 【详解】
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故A错误;
B、乙和丙声音振动时偏离中间位置的幅度相同,说明振幅相同,则二者的响度相同,故B正确; C、丙和丁声音的波形形状相差较大,故它们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B.
3.小华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生,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小华受到的重力大小约为50N
B.小华能举起10N重的物体
C.小华游泳时受到水的浮力约为500N D.小华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3Pa 解析:C 【解析】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A、小华的质量一般在100斤即50kg左右,根据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得重力
G?mg?50kg?10N/kg?500N;故A错误;
B. 小华能举起大约300 N重的物体,10N太轻了;故B错误;
C、游泳时所受浮力与重力接近,由A可知,故中学生在游泳时所受浮力约500N;故C正确; D、小华的体重在G=500N左右,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在S?500cm2?0.05m2左右,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故选C
【点睛】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站立式对地面的压强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
4.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10s内将重为40N的物体G匀速提升1m,每个滑
F500N??1?104Pa.故D错误; 2S0.05m轮的重均为20N,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两滑轮组所做有用功相等 B.甲滑轮组的效率大于乙滑轮组的效率 C.F甲小于F乙
D.F甲做功的功率小于F乙做功的功率 解析:A 【解析】 【详解】
A、使用甲、乙两个滑轮组,目的都是将重为40N的物体G匀速提升1m,则做的有用功均为:W有用=Gh=40N×1m=40J,故A正确; B、不计绳重及摩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W有W总?GhGhG??Fs1G?GnhG?G动,由题知物重相同、
?动?n动滑轮重也相同,所以甲滑轮组的效率等于乙滑轮组的效率,故B错误;
11G物?G轮??×?40N+20N?=30N,使用乙滑?2211轮组时,n=3,所以施加的拉力为F乙??G物?G轮??×?40N+20N?=20N,则F甲大于F乙,故C
33C、使用甲滑轮组时,n=2,所以施加的拉力为F甲?错误;
D、使用甲滑轮组时,绳端移动的距离为s甲=2×1m=2m,拉力做的功为W甲总=F甲s甲=30N×2m=60J;使用乙滑轮组时,绳端移动的距离为s乙=3×1m=3m,拉力做的功为W乙总=F乙s乙=20N×3m=60J。由于F甲做功的功等于F乙做功,时间相同,由P?W可知,F甲做功的功率等于F乙做功的功率,故D错误。 t5.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定时间后,冰块形状基本不再变化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则三块金属的比热容C甲、C乙、C丙大小相比
A.C甲最大 C.C丙最大 解析:C
B.C乙最大 D.C甲=C乙=C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