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经典教学设计三篇
本文讲述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像钟子期这样的知音了,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挑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经典教学设计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经典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
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 读好课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 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的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课前谈话:
1、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词语 皑皑白雪 ,你们根据这个词语的结构来继续说像这样的词语.(AABC)
2、出示课件1: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萋萋芳草、
3、 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美丽的景物) 平时如果我们多加积累这些词语,对我们的写作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课文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
2、音乐的魅力就在于那些美妙的音符,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享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音乐有关的文章.因为音乐,使两个陌生人成为挚友,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是什么样的音乐这般神奇呢?请欣赏古筝曲《高山流水》.出示课件2:播放《高山流水》
3、悠扬的古筝曲仿佛把我们带入了时光隧道,我们仿佛来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在高山流水间,寻着琴声,见到了这首曲子的演奏者,楚国琴师俞伯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俞伯牙和他的朋友钟子期的故事.板书课题:伯牙绝弦.出示课件3:25、《伯牙绝弦》
二、 熟读课文 1、这是一篇文言文,同学们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读不通的地方,可以反复读几遍.指导读音.同学们读得都非常好,但是有些地方还有所欠缺.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五年级时学的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吗?还记得那篇课文是怎样读的吗?老师起头,学生接.读《杨氏之子》.出示课件4:《杨氏之子》的朗读节奏.
2、现在谁来试着用这样的方法读一读课文?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读课文.
a) 现在我们一起来配合音乐读课文.出示课件:《伯牙绝弦》的朗读节奏.
解题.出示课件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三、 品读感悟 1、同学们读得很好,老师想说,善哉,善哉是什么意思呢?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些句子在读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理解了,但可能还会有不准确的地方,老师现在就教大家一种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替换法.也就是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吧课文中的生字词替换成易懂的词语.例如课文注释
2: 鼓 理解为 弹 ,那么第一个句子我们就理解为伯牙善弹琴. 2、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教的方法理解课文,可以分组学习,也可以同桌间相互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a) 看看我们学习的成果怎么样,现在我来问问同学们.出示课件8、
9、10.
b) 单句提问,学生回答.
c) 现在我来看看哪组同学理解得最准确,说得.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d) 这则故事虽然很短,只有77字,但却是流传了两千多年的经典文章.他给我们提供了交朋友的标准,究竟文章的魅力何在,让我们来细细品读.
e) 出示课件11:反复朗读,思考问题.文章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f) 出示课件12、13,通过这几个句子,我们对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有了更深的了解,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钟子期的赞叹和俞伯牙的欣喜,更体会到纯真友谊的基础是 理解.难怪伯牙会
说: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