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外贸顺差越多越好吗? 答:贸易差额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一般说来,贸易顺差表明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逆差则表明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不利地位。因此,通常各国都钟情于贸易顺差,以增强本国的对外支付能力,稳定和提高本国货币对外币的比值,并将其视为经济成功的标志。单纯从国际收支的角度来看,当然是顺差比逆差好。但是,长期保持顺差也不一定是件好事。首先,长时间存在顺差,意味着大量的资源通过出口而输入了外国,得到了只是资金积压。其次,巨额顺差往往会使本国货币升值,不利于扩大出口,还会造成同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紧张。
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对外贸易是出超好还是入超好,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说来,西方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总需求不足,生产能力过剩。因此,外贸出超能缓和需求不足的矛盾,有利于扩大国内的生产规模,增加就业机会。所以,西方经济学家如凯恩斯等,极力鼓吹对外贸易的乘数效应,主张政府干预对外贸易,以保持贸易顺差来促进国内的经济的发展。
但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在高速经济增长时期出现一段时期的贸易收支逆差,是难免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益的。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劳动生产率水平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且短期内难以大幅度地缩小这种差距。即使发展中国家出口部门的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在一定时期内也不足以消除贸易入超的倾向。再者,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外资也会在一定时期内强化贸易入超倾向,因为外资的流入特别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通常会以进口的方式带进一部分投资品,使引进外资的发展中国家的进口规模扩大,而且投资引起进口需求往往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连续性的。尽管这种进口从短期看不需要支付外汇,但从长远看还是靠出口来支付,还是会成为产生贸易入超的一个因素。一些外商独资、合资企业开办初期需大量进口关键设备、原材料等,会直接影响到短期的贸易收支平衡。
发展中国家在较长时期出现一定规模的入超,既是实行开放发展模式所必然带来的现象,又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益的。从市场经济运行的角度看,发展中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矛盾是供给不足,保持一定的贸易入超,实际上就是利用外部资源在国内搞建设。当然,若出现严重的国际收支平衡,则会对国民经济的运行产生巨大的冲击,妨碍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入超规模不能过大。还应特别指出的是,要密切注视并具体分析产生贸易入超的原因。如果是因为进口过多的高档消费品等等而导致的贸易入超,对国民经济增长就有弊而无利。\一种商品一种价格的规律:指在统一的市场上,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同一种商品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价格。
易货贸易:以货物经过计价作为清偿工具,称为易货贸易。
有效保护率:一整套关税结构使受保护行业每单位最终产品附加价值增加的百分比。 有形贸易:物质商品的进出口。因为物质商品看得见,摸得着。 征收出口税会提高出口商品的销售价格,削弱出口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不利于扩大出口。为什么有的国家还要征收出口税? 答:一国政府征收出口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保护本国购买者的利益,使本国市场不致受到国外购买者的冲击,以防止在本国内出现较高的国际价格。为保证本国生产和本国消费而征收出口税,税率一般较高,还可辅之以出口许可证之类的数量限制,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征收禁止性出口关税,即出口税高到国外购买者无力购买的程度。例如,北欧的瑞典、挪威两国,为了保护本国的纸浆造纸工业,对木材出口征收较高的出口税。第二,改善贸易条件,提高出口效益,防止“贫困化增长”。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如果生产要素的增长使得出口产品的供给迅速增加,则有可能产生贫困化增长。这种增长不但会恶化贸易条件,甚至会使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恶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出口税等形式适当控制出口,有助于防止出口增加而导致效益反而下降的情况的发生。如果是本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或占支配地位的商品,那征收出口税
以控制出口数量,就会迫使国际市场价格上涨,从而改善该国的贸易条件(假定进口价格不变),增加出口收入。第三,取得财政收入,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征收出口税,无疑会取得财政收入。对于那些由于政治或组织上存在障碍、难以执行收入税、货物税或其他税的初级产品或原材料出口国而言,征收出口税无疑是一种具有吸引力的税制。只要出口税不至于高到禁止性出口税的地步,国家就可通过出口税增加财政收入。一般说,当逐步增加一种出口税的单位数额时,被纳税的出口数量会下降,纳税收入先是上升,当达到一个最大值后,便开始下降。在征收出口关税的情况下,终究会在出口量为零和自由贸易量之间存在一点,出口纳税收入在该点上为最大。在小国情形下,当国内市场价格与单位税额之间的比率正好等于出口供给曲线的价格弹性时,纳税收入最大。因此,在理论上存在一个所谓最大出口收入关税,就象在理论上存在一个最大进口收入关税一样。第四,一些发展中国家利用出口税作为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进行斗争的武器。发达国家往往通过跨国公司在对外贸易中采取垄断价格。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利用垄断地位规定的高于商品价值或低于商品价值的一种市场价格。在世界市场上,国际垄断价格有两种,一种是垄断高价,另一种是垄断低价。垄断组织以卖方身份出现时索取垄断高价,而以买方身份出现时实行垄断低价。垄断组织就这样利用垄断价格获取垄断超额利润。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低价收购初级产品及其他原材料,使发展中国家蒙受重大损失。按照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发表的数字,仅在1981年至1985年期间,发展中国家出口主要初级产品就因价格下跌而损失600多亿美元。发展中国家为了反对发达国家垄断组织的低价收购,往往对某些初级产品和原材料等的出口征收出口税。
直接贸易:出口国即是生产国,进口国就是消费国
直接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生产国一般是直接到商品的消费国去销售商品,后者也乐于从前者购买。出口国即是生产国,进口国就是消费国。 直接生产补贴:政府为了促进本国工业化进程,对国内某些过去必须依赖进口的产品的生产部门即进口竞争部门给以补贴,使之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并能以与同类进口产品的相同价格在国内市场销售,以达到排挤(或减少)此类进口产品的目的。
中性技术进步:劳动和资本这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以同比例增长,即在要素相对比率不变的情况下,生产相同数量的商品和劳务所需的资本和劳动以等比例下降,但产品中的要素密集度不变,即资本/劳动的比率不变。
重商主义:15~17世纪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重商主义者认定,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货币。发展对外贸易,是增加一国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它实际上是重国际贸易主义。
重商主义者的政策主张。 答案: 重商主义者的政策主张包括:(1)由国家管制对外贸易的政策。一是管制金银货币。二是实行对外贸易的垄断。三是制定发展本国航运业的法律,禁止外国船只从事本国沿海航运和本土与殖民地之间的航运。(2)奖出限入的政策。为了实现贸易顺差,重商主义者大都提倡奖出限入政策,但对原料则免税进口。在出口方面,重商主义者主张阻止原料或半成品出口,奖励制成品出口,对本国商品的出口给予津贴,降低或免除对一些商品的出口关税。实行出口退税。(3)管制本国工业,鼓励和扶持幼弱工业的政策。重商主义者主张政府对本国工业的发展进行严格管制,并采取包括保护关税等措施来扶植本国幼弱工业的发展,以达到实现贸易顺差的目的。
重商主义者的政策主张。参考答案;3、(1)由国家管制对外贸易的政策。一是管制金银货币。二是实行对外贸易的垄断。三是制定发展本国航运业的法律,禁止外国船只从事本国沿海航运和本土与殖民地之间的航运。(2)奖出限入的政策。为了实现贸易顺差,重商主义者大都提倡奖出限入政策,但对原料则免税进口。在出口方面,重商主义者主张阻止原料或半成品出口,奖励制成品出口,对本国商品的出口给予津贴,降低或免除对一些商品的出口关税。
实行出口退税。(3)管制本国工业,鼓励和扶持幼弱工业的政策。重商主义者主张政府对本国工业的发展进行严格管制,并采取包括保护关税等措施来扶植本国幼弱工业的发展,以达到实现贸易顺差的目的。
专门贸易:以关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外国商品进入关境之后才列为进口,称为专门进口。凡是离开关境的商品都要列为出口,称为专门出口。专门出口额加上专门进口额,即是一个国家的专门贸易额。
专门贸易:以关境作为统计外贸的标准。专门贸易只包括那些进口是用于该国生产和消费,出口是由该国生产和制造的商品,反映一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国际贸易中所起的作用。 转口贸易: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但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 转口贸易: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但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的贸易。
自由结汇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凡以货币作为清偿手段的,称为自由结汇方式贸易,或叫做现汇结算贸易。
自由贸易区:在自由贸易区内,各成员国相互取消一切关税和非关税的贸易障碍,实行区域内商品自由流通,但各国仍保留独立的对集团外国家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为防止集团外国家的商品通过贸易壁垒较低的成员国进入自由贸易区,通常在成员国之间的边境上仍保留海关。
自由贸易政策:指政府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不对本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商提供各种特权和优待,力图消除各种贸易障碍,使商品和服务能够自由地输出和输入,在世界市场上实行自由竞争与合作。自由贸易政策实质上是“不干预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是指政府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不对本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商提供各种特权和优待,力图消除各种贸易障碍,使商品和服务能够自由地输出和输入,在世界市场上实行自由竞争与合作,以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自由贸易政策实质上是“不干预政策”。
总贸易: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凡是进入该国境界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称为总进口;凡是离开该国境界的商品均列为出口,称为总出口。总进口额加上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
总贸易: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总贸易包括所有进出入该国的商品,反映一国在国际商品流通中所处的地位。
\总贸易与专门贸易的区别有哪些? 答:总贸易与专门贸易的数额不相同。这是因为:第一,关境和国境往往不一致,比如经济特区、关税同盟等已经广泛地存在。第二,对某些特殊形式的贸易两者的处理不同,例如,过境贸易会计入超总贸易额但不会列入专门贸易额。因此,在联合国公布的各国外贸易统计数字时,一般都注明该国是总贸易体制还是专门贸易体制。我国采用的是总贸易体制。
总贸易和专门贸易反映的问题各不相同。前者包括所有进出入该国的商品,反映一国在国际商品流通中所处的地位,后者只包括那些进口是用于该国生产和消费,出口是由该国生产和制造的商品,反映一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国际贸易中所起的作用。\
租赁贸易:把商品购销与一定时间内出让使用权相联系的购销方式。这是指出租人把商品租给承租人在一定时期内专用,承租人要付与出租人一定数量租金。
最惠国税与普通税:最惠国税适用于与该国签订有最惠国待遇原则的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所进口的商品,普通税适用于与该国没有签订这种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所进口的商品。正常进口税通常指最惠国税。 选择题
H-O定理的基本逻辑是( ): A.国际贸易由比较成本差异决定,在各国生产同种商品
技术相同的情况下,比较
比较成本理论由李嘉图提出,其基本涵义是( ): C.两国生产两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比例的比较
关于产业内贸易的说法,哪些正确( ): B.产业内贸易指两个国家在一个相当具体的产业内,如汽车产业内互有进出口 C.产业内贸易指数越接近1,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产业内贸易指数越接近0,产业内贸易程度越低 D.最早解释产业内贸易的理论是林德的偏好相似论
关于世界市场价格的下列说法哪些正确 ): A.国际价值的表现形式是国际价格,国际价值是世界价格的变动基础 C.一种商品一个价格的规律是指同一种商品在世界各地价格完全一样,其赖以存在的条件是自由贸易、完全竞争
关于相互需求原理的下列说法哪些正确( ): A.相互需求原理主要从需求方面说明了均衡贸易条件是如何决定的,是对比较成本理论的发展 B.在国际贸易中,对对方产品的需求强度越大,则贸易条件越不利 C.相互需求原理以物物交换为前提,不符合实际情况 关于要素禀赋理论,以下说法哪些正确?( ) A.要素禀赋理论属于比较成本的分析方法 C.要素禀赋理论抛弃了劳动价值论的分析方法 D.要素禀赋理论以自由贸易、完全竞争、两国生产技术方法一致为假设前提
解释列昂惕夫之谜的生产要素密集度变换论是指,生产某种商品的要素密集度( ): A.在不同国家不同
解释列昂惕夫之谜的需求偏向论是指( ) B.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偏爱资本密集型产品,所以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具有比较劣势 所谓要素丰裕度,是指两国所拥有的要素( ): D.相对量的比较
所谓要素密集度是指( ): D.生产某种商品所投入的要素比例 有关调拨价格的下列说法哪些正确( ): A.调拨价格排除了市场机制,基本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有关关税与贸易条件的下列说法哪些正确( ):C.进口小国对进口商品征收进口关税不会改善贸易条件,只会造成进口商品国内价格的上升 有关提供曲线的下列说法哪些正确( ): A.提供曲线是一国为了达到福利最大化所愿意的进出口组合,又称相互需求曲线 B.一国的提供曲线一定不可以与其国内交换比例线相交 C.两国提供曲线相交决定的均衡贸易条件实际上与相互需求原理的含义是一致的 FDI与FII的主要区别在于( ): D.FDI获取的是利润,FII获得的是股息红利 FDI与国际贸易( ):C.静态上是替代的关系,动态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保护贸易政策理论的演变经历了( ): A.重商主义,汉密尔顿的关税保护思想,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
保护贸易政策理论的演变经历了( ):A.重商主义,汉密尔顿的关税保护思想,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
本币升值,对进出口价格的影响为( ): B.出口价格上升,进口价格下降
比较成本理论由李嘉图提出,其基本涵义是( ): C.两国生产两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比例的比较
博览会和展览会的下列说法哪些正确( ): B.与A相反 C.前者定期举行,后者不定期举行 E.两者有利于促进所在地经济发展,带来人流、信息流 不属于按照商品交换形式来划分的国际贸易种类是 D、易货贸易
不属于内部化的利益的是 D、管理协调成本降低 超贸易保护政策( ): B.主张保护的是衰退的工业 D.强调进口限制,也强调出口扩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