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从西方儿童福利范式的演变看我国农村孤儿救助制的转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0 21:16:4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从西方儿童福利范式的演变看我国农村孤儿救助制的转型

[摘要]西方国家儿童福利历史发展至今,形成了社会救助、福利国家、发展型儿童福利和社会参与式儿童福利四种范式。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为农村孤儿社会救助制的转型提供了政策基础,但在社会转型期的政策调整中,需要我们从理念上,更要从社会政策模式上有所改变。

[关键词]儿童福利范式演变;农村孤儿救助;农村孤儿救助制度转型

一、西方儿童福利范式的历史演进

一般而言,理念的变化反映的是人们对社会福利政策功能和目标等问题的重新定义和理解,而模式的变化则表现为社会福利提供方式的改变。西方国家儿童福利历史发展至今,形成了四种理论范式:社会救助范式、福利国家型范式、发展型儿童福利范式、社会参与式整合型儿童福利范式。西方儿童福利范式的转变不仅表现在观念的变化,也表现在政策模式的改变。

1.社会救助范式。这是最早的儿童福利模式。萌芽于人类社会早期的儿童照顾,起源于13~14世纪欧洲国家宗教团体的慈善服务和儿童救助活动。其价值基础是个人责任、自助、自力更生、社会互助互济和国家的权威恩赐,而非儿童与公民的权利。其基本理念:一是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佳环境,父母是儿童的最好照顾者;二是儿童问题是个人问题,照顾儿童是家庭的责任和父母的义务,国家在儿童救助保护中只扮演剩余性和最后出场者的角色。宗教慈善团体、社区邻里组织、受助儿童的亲戚和邻居等服务机构和组织以替代性福利服务为各种不幸儿童或困境儿童或边缘少年,例如弃婴、孤儿、残疾儿童和贫童等,提供“类家庭”或替代性家庭服务。这种福利范式具有消极、被动和补救性特点,剩余价值取向明显,是对儿童问题的被动式回应。

2.福利国家型范式。政府是儿童福利提供的主体。伴随着工业化和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国家逐步建立起了社会福利制度。其核心特征是政府取代了传统社会中以家庭和慈善组织等为主要渠道的社会保护机制而成为社会成员提供社会福利的主体。西方福利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普遍经历了一个从“剩余型”向“制度型”转变的福利递增型的过程。20世纪30~60年代是西方福利国家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福利被认为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在福利国家型范式中,福利国家的政府承担了从筹资到递送的全过程。

3.发展型儿童福利范式。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西方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包括儿童教育、服务的新政策,被称为发展型的福利政策。社会投资这一理念,作为西方国家社会政策的理论依据,将社会政策与人的不同生命阶段相结合被认为是实施积极社会政策的有效手段。投资儿童、支持家庭是发展型福利政策人力资本投资理念的核心所在。发展型社会政策强调,社会政策的功能和目标要与人的生命阶段相对应,使处于不同阶段的社会成员都能够得到社会政策的支持。在支持家庭方面,则是从预防的角度为普通的非贫困家庭提供帮助。因为,贫困、

从西方儿童福利范式的演变看我国农村孤儿救助制的转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v04g3or4d1oirv327pb3jk4h7sglc00psh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